2025年01月1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23版:市两会特刊

磐安法院以高质量司法服务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陈冰冰 余露萍 毛婷婷

近年来,磐安县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高质量的司法服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革“新”破难

打造执行公开“新窗口”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磐安县人民法院深化党政齐抓、数智赋能、透明高效的工作机制,创新推进财产查控、财产处置、财产分配进展集约告知“三张清单”改革,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被执行人有没有财产、财产能不能执行、执行能分配清偿多少债权,推进执行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并落实专人对接反馈,实现财产信息从事后公开到过程公开。2024年,全县执行案件“三张清单”送达实现全覆盖,执行完毕率同比提升9%,执行标的到位率同比提升7.91%。

“法官,找到王某了!”被执行人无处可寻一直是阻碍当事人兑现胜诉权益的因素,接到申请执行人张某的求助电话后,承办法官立刻通过查阅快递地址等办法找到了王某可能暂住的相关线索,通过推送“三张清单”,将该地址与财产查控信息同步告知张某。最终,双方在法院达成执行和解协议,10日内交付剩余款项,本案于30日内成功执结。

据介绍,在执行的不同阶段,法院会集约主动向当事人发送执行“三张清单”,让申请执行人共同参与到执行这一与时间赛跑的工作中来,以执行公开推进执行权规范运行,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升公众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认同。2024年,在上级法院的支持下,磐安县人民法院开发“三张清单”数字化应用并在全国法院“一张网”上线运行,主动公开执行信息1117份。

“法官,陈某夫妇二人这段时间在村里……”电话中,某村干部正向执行法官报告村里被执行人的动态。经过法官多次前往被执行人居住地进行实地调查,村干部精准摸排动向以及财产情况,在磐安县人民法院“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当日成功将其传唤,经过法官沟通教育,陈某当场筹措执行款将案件履行完毕。

这是磐安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部门联动协同作用,明确职能部门、乡镇(街道)调查联审、财产处置等协同任务42项,并整合山城管事员、“山妹子”等县域特色治理力量,创新“县乡村三级联动、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高效协作、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集团作战模式,网格化推动执行工作,为常态化开展终本出清持续加码,2024年攻坚陈年积案508件。

“执行工作一头连着司法权威,一头连着民生,胜诉权益的兑现是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对司法公正最朴素的期待和最直接的感受。”磐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郑望鑫说。

向“美”奔赴 走出和谐共生“新路子”

“被告人龙某某犯非法狩猎罪……”大盘山麓,平板溪旁,一场关于非法狩猎的巡回法庭正在开庭,引来不少景区游客围观。

“这次巡回审判达到了‘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引得部分不法分子为一己私欲铤而走险。源头保护、强化预防性司法是我们亟需落实的工作。”该案承办法官说道。

庭审结束后,磐安县人民法院联合县检察院发布了金华市首个野生动植物司法保护令,并在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立牌警示,以司法禁令的方式时刻提醒着人们“莫打枝头鸟,勿砍林中木”。

磐安县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的浙江首个试点县。近年来,磐安县人民法院立足县域生态禀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将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许挂在心上,抓在手里,不断拓展法护生态举措,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磐安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设立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基地,创新适用巡山护林、抚育管护等替代性修复举措,建立“生态联络法官+管护员”专业修复模式;及时制发司法建议助力60棵人工繁育的高度濒危物种七子花种苗回归野外;推行“专家辅助”审判模式,与浙江农林大学共建科研实践基地,建立生物多样性专家咨询库……一项项举措,无不体现着磐安县人民法院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守护绿色生态家园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力量。

以“和”为贵 绘就人民法庭“新枫景”

卢烨是磐安县人民法院新渥法庭庭长,辖区内有综合性中药材集散中心“浙八味药材市场”。作为药材市场专属的“药市法官”,不开庭、不写判决书的时候,卢烨常会在法庭门口转悠,以便来访的商户第一时间得到解答。除了日常走访浙八味药材市场的600余家药材商户外,如何持续推动药材市场交易法治化,把“小药材”变为“大钱财”,也是“药市法官”关注的难题之一。

因此,“药市法官”在司法大数据中深层次剖析中药材保护与开发的掣肘因素,先后撰写了《磐五味地理标志使用与保护》《道地药材市场法律规范》《掣肘道地药材市场发展亟需完善法律规制》等调研文章,针对问题一一提出对策建议,以司法之力促进生态产品转化经济价值,助推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人民法庭植根于基层,是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近年来,磐安县人民法院始终把人民法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下辖的三个人民法庭结合辖区特色有侧重地建设“四个中心”,积极打造“一庭一品”党建品牌,聚力源头治理,深化多元解纷,以“小法庭”提供便民诉讼“大服务”。

除了“药市法官”,“听茶息讼”“谦和无讼”等“一庭一品”党建品牌也给法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助力。

玉山法庭辖区内有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山古茶场,法庭深入挖掘辖区茶文化与法律文化的共融之处,在“一杯茶调解室”中推行“一杯茶消消气、二杯茶说说理、三杯茶握握手”的调解方案,将茶文化、和文化与调解工作相融合,将茶文化精神品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盘山法庭坚持以更优质的司法服务解好“民生必答题”,积极探索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源头治理工作的新路径。在国际孔子文化节、婺州孔子文化周之际,向当地居民及游客宣传非遗文化保护的法律知识,引导辖区村镇形成“知法讲礼”的良好氛围。

“2025年,磐安县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以百姓之需谋前行之道,以改革之力聚发展之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磐安接续奋斗‘很高境界的富’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磐安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郑望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