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蜜蜂第一村 演绎向上青年与乡村共富的双向奔赴
毛伟军 文/摄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走进磐安县尚湖镇黄林坑村,一首晚唐诗人罗隐的《蜂》被镌刻在村边的崖壁上。
相传这首诗是诗人罗隐在黄林坑村时所作。如今的黄林坑村,正如诗中所描述的,蜜蜂精神在这里得到印证和传承,村民的生活也如蜂蜜般一天比一天香甜。这里正在演绎一场向上青年与乡村共富的双向奔赴。
打造浙中蜜蜂第一村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一个寂静的小山村因为一只蜜蜂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沿着崎岖的山路蜿蜒而行,路边堆砌着不少别致的小花坛,陡峭的岩壁上搁置着一只只醒目的蜂桶。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尚湖镇黄林坑村“浙中蜜蜂第一村”建设步伐,在上级政府部门和帮扶结对单位的支持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获得显著成效,并通过实施光伏发电项目、购买异地物业等方式,让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加至每年近20万元。
2024年5月,黄林坑村召开发展大会,明确打造“浙中蜜蜂第一村”的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村庄毗邻中国首个生态药蜜产业协会的优势,深入挖掘蜜蜂文化、养殖和旅游等特色产业。
去年5月以来,黄林坑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新添置的村景外,村里还对老房子的墙面进行统一粉刷,对污水管网进行改造,翻新老街的石板路,对通村道路进行“白改黑”,旧村面貌和基础设施大幅提升,让小山村“蜂黄”涅槃焕发新生。
除了漫山遍野的野花外,村里村外的小花坛随处可见,2万余株蜜源植物满天星迎风招展,喜迎八方来客,又成为蜜蜂新的采蜜园。
“到目前,镇里对黄林坑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旧村改造投入了不少资源,并得到县交通、建设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老村从事文旅、新村用于生活的功能划分越来越明显。再过些日子,‘浙中蜜蜂第一村’将给游客带来更多沉浸式的体验。游客走进小山村,不仅能品尝到最香甜的土蜂蜜,还可接受一次蜜蜂文化元素的洗礼。”尚湖镇宣传委员郭嘉说。
向上青年成了勤劳的小蜜蜂
“去年,村里来了不少年轻人,他们每天都在村里忙前忙后的,给村里增添了不少景点。”正在村口聊天的蔡大爷说。
这些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尚湖镇的向上青年,如一群勤劳的小蜜蜂“飞舞”在小山村的各个角落。自去年5月起,这些向上青年进驻黄林坑村,怀揣着将小山村打造成为“浙中第一蜜蜂村”的梦想,分成文旅宣传组、乡村振兴组、社会事务组和经济发展组四个小组,参加一场别开生面
的村景DIY大赛,让自己的创意景观成为游客的打卡点、网红点,全身心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在老村口,“今日放空”四个大字吸人眼球,还有一行“见到你真高兴”的欢迎词,一下子拉近了与黄林坑村的距离。这是向上青年的作品,竹子是上山砍来的,帆布是网上购买的,可谓是别出心裁,让人看了就觉得很亲切。
“好大的蜂桶”“好多的蜜蜂”“好小的假山”“好长的彩虹”……漫步小山村,从村头到巷尾,从田间到地头,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火花。
“为了布置采蜜园植物,又要节约资金,我们直接去金华和卖花苗的苗农谈价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给村里出一份力。”文旅宣传组组长金加浩介绍。为了整体风貌考虑,还特意去山上砍了竹子做成篱笆,围成一个个精致的小花园。在改造过程中,他们也曾遇到不理解的村民,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逐渐赢得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
在“时光小卖部”的创意设计中,他们利用怀旧元素,将黄林坑村的历史记忆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打造出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景观作品。“那些年,致青春!我们一起走过。”一处处以儿时记忆为元素的打卡点,仿佛让人穿越到了纯真质朴的年代。
在“甜蜜之门”下,一位村民正背着一捆柴火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边上一堵黄泥墙上,镶嵌着一句歌词: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村蜂”里。下面是12位向上青年的卡通人头像,那一张张笑脸正映射着村民越过越好的幸福小日子。
“这次大赛能学到的东西比待在办公室里更多,这段时间,几个年轻干部几乎天天都忙在村里,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书写尚湖发展新篇章。”金加浩说,作为一个外地人,刚去村里的时候,与村民交谈,连他们讲话都听不懂,如今他已成了村民眼里的自家人。
“举办村景DIY大赛,不仅是为了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景观,更是为了让青年干部们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支持向上青年在黄林坑村的业态发展,大力推动尚湖镇青年干部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通过研学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尚湖镇党委书记周群山说。
旧村变美了,村民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村子有这样的变化,你说好不好?我是打心底里感到高兴。”75岁的杨锡卿一个劲地夸着村里的变化,门口的脏乱差不见了,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还有一条平坦的石板路延伸到家门口,有了石板路,现在出门也方便了。
72岁的蔡志寿最有发言权。他在家养了40多年的蜜蜂,以前采下的土蜂蜜都要拿到县城里卖。自从黄林坑村成为“浙中蜜蜂第一村”后,名气比以前大多了,游客也越来越多,50多公斤土蜂蜜在家门口还不够卖。“我去年养了20多桶蜜蜂,按现在的销售形势,我得再多养几桶。”蔡志寿说。
在黄林坑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一条“为建设浙中蜜蜂第一村努力奋斗”的横幅很显眼。而就在党群服务中心侧面,村民陈金文家正在“大兴土木”,准备在村里开办第一家民宿。“房子是40多年前造的,内部进行重新设计装修,2025年就能开张了。”陈金文说,开民宿是女儿陈杨的想法,整个装修风格和经营都由她一手操办。
向上青年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创新和创造力,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影响着每一位村民。渐渐地,大家都从原来的“站在一边看”变成了主动加入,维护每一处建设成果。如今,不少黄林坑村的年轻人看见家乡的变化后,选择主动返乡,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并开创了新业态。
“以后我们村要开发出土蜂蜜的多元化产品,让游客品尝到最正宗的黄林坑村土蜂蜜,并带动更多的年轻村民返乡创业,为小山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黄林坑村党支部书记蔡舜忠一边说一边泡起了甜甜的土蜂蜜水。
站在新村路口的共富桥廊上,远处崖壁上刻着的“蜜”字遒劲有力,一群群蜜蜂正在身边“嗡嗡”作响。黄林坑村村民努力奋斗的样子正如他们提倡的蜜蜂精神一样: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甜蜜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