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5年1月21日在金华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叶向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省高院正确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信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公正与效率”目标,以“四个争先年”活动为抓手,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年来,全市法院共收案150505件,结案127587件,其中市法院收案14816件,结案14384件,办案质量、效率、效果主要指标均优于或居于合理区间,培育了17个国家级和省级典型案(事)例,涌现出52个省级以上先进集体和个人。
一、抓实惩防并举,在助推高水平治理中展现司法作为
严惩刑事犯罪,依法维护安全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刑事案件9374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主犯葛某判处无期徒刑。从严从快惩处重大恶性犯罪,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94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审结职务犯罪案件77件80人,持续保持惩腐高压态势。
深化底线思维,全面防范重大风险。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切实防范“民转刑”风险。妥善审理涉房地产纠纷4253件,稳步推进三江都荟苑等重大项目风险化解。认真践行“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落实院长信箱“有信必复”,提升涉诉信访法治化水平。
迭代“龙山经验”,擦亮多元共治成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龙山经验”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健全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机制,诉前成功调解纠纷6.5万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费用3.08亿元。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实现“行业纠纷行业解”。全域推开司法建议“一件事”改革,制发司法建议190件。
二、胸怀“国之大者”,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司法担当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审结商事案件2.3万件,解决商业纠纷时间缩短至80.54天。健全“输氧—重整—出清”助企纾困体系,帮助168家企业化解债务13.33亿元,“输氧玻璃罩”机制入选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被写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承担“小微企业简易重整”“企业重组法治服务”等省级试点,助力化解债务108.73亿元。
服务创新开放提升。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419件,涉外商事“诉仲调”解纷机制入选全省典型。创新“专业指导+以外调外”机制,指导“洋娘舅”化解涉外纠纷。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866件,两案入选全省法院典型。深化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司法协作,司法护航“东方好莱坞”获全网直播,助力浙中科创走廊和十条重点产业链建设。
共促法治政府建设。运用“行政争议数智解”助推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实质化解。助力重大征迁项目平稳推进,兼顾群众合法权益和城市有机更新。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为15部地方立法草案提供建议170条。府院协同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桩建设”,被纳入市人大立法计划调研项目,获央视“全国两会特别栏目”深度报道。
守护八婺绿水青山。审结环境资源案件497件、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3件,两案例获评全省典型。建立“行刑共治”衔接机制,协同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跨域司法协作,与钱塘江流域法院配合,聚力守护一江碧水。
三、践行“如我在诉”,在回应群众需求中传递司法温度
打造“暖心”品牌,优化诉讼服务。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狠抓诉调衔接规范化,集中整治拖延立案、久调不立等问题。率先推广“漏电必复”,让当事人每一通电话“必有回响”。创新“金融支持、诉讼免保”机制,盘活企业流动资金5100余万元,工作经验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
办好民生“小案”,践行为民宗旨。审结涉民生案件9296件,发送人身安全保护令39件。统筹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企业生产发展,依法纠正就业歧视和不合理限制。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用心用情做好涉军司法服务,合力化解涉军纠纷,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221名生活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347.81万元。
破解执行难题,兑现胜诉权益。深化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兑现胜诉权益123.66亿元。党委专题研究执行工作实现全域覆盖,“云执车”“执行110”等改革成果加速落地。传承践行“后陈经验”,发送财产查控、处置、分配“三张清单”4.1万份。健全拒执犯罪打击联动机制,判处刑罚238人。
加强普法宣传,弘扬文明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小案件”讲述“大道理”。广泛开展送法“六进”活动,普法群众26.94万人次。微电影《明鉴》获评“金法槌奖”。选派172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打造一站式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持续擦亮“春泥护未”未成年司法保护品牌。
四、坚持守正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激活司法动能
深化完善司法责任制。统筹抓好办案和管理,上诉率、执行标的到位率等核心指标持续优化。健全审判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融合推进“阅核制”和案件质量专员、“四类案件”监管,以最严标准把牢案件“质量关”。
全面推广“四个中心”建设。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2家法庭荣获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称号。深入开展“三官一师一员”活动,“代表说事、法官说法”共解群众“心头事”。在生态保护区和影视、工业产业区设立共享法庭,全省首家综保区共享法庭挂牌成立。
深度融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充分发挥数智管人、管案、管事先发优势,3个应用嵌入全国法院办案办公平台,金华实践走向全国。承担全国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试点,优化“三思而刑”刑事案件全流程智审,创新开展认罪认罚案件智慧审理,率先开展减假全域数智协同综合改革,改革成果获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
加快推进“当事人一件事”改革。探索涉机动车“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全域开展“道交一体化”“人伤纠纷保险先行垫付”试点,实现“行有保障”。携手住建部门打造物业纠纷化解联盟,联动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助力“居有所安”。探索推进“遗产继承一件事”改革,破解继承资格认定难题和债务清偿困境。
五、强化政治建院,在落实严管厚爱中锻造司法铁军
凝心铸魂讲忠诚。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将“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融入司法工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规范“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加大对基层法院协管力度,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金华法院落到实处。
夯基固本提素能。扎实推进“队伍素养争先年”活动,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持续擦亮“三零五零”党建品牌成色,选树优秀“五零”法官代表15人。“三零五零”工作获评全省“双建争先”工程品牌,工作经验被最高法院《队伍建设》刊登。大兴调查研究,67篇调研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4篇论文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获奖。
激浊扬清优作风。坚持新时代机关效能革命,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对6家基层法院开展司法巡查,运用“第一、二种形态”教育处理干警36名。扎实做好市委巡察整改,细化形成整改举措152条,完善长效机制29项,完成整改问题31个。
六、自觉接受监督,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提升司法公信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4件,满意率100%。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审查制度,积极推动与“金司评”数据贯通。邀请代表参与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活动1124人次。率先开展“代表委员+司法建议”双转化工作。
认真接受民主监督。主动向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高质量办结政协委员提案13件,满意率100%,深度参与“请你来协商”“统战直通车”等活动,推动解决民生难题548个。
依法接受法律监督。认真开展法检党组理论共学,凝聚司法共识。支持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33人次,审结抗诉案件65件。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整合“司法公正在线”“12368”等渠道,办理诉求7.28万件。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认真采纳关于优化诉讼服务等意见,充分发挥律师促公正、助治理的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全市法院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离不开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持续承压,多元解纷承载能力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二是服务“港”“廊”“链”主战场的契合点不够紧密,护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载体不够丰富,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效不够突出;三是审判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还需完善,审判理念、能力和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四是全面从严管党治院还需久久为功,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有待完善。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和重点任务,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紧扣“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和“十项重大工程”,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持续深化司法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法院工作现代化,为奋力推动高质量赶超发展提能级开新局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一是聚焦“忠诚与使命”,以更高站位强化政治建院。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批示闭环落实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扎实开展政治轮训,自觉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法治自信和法治定力。
二是聚焦“服务与保障”,以更强担当护航发展大局。依法从严惩处各类违法犯罪,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深入推进“法助共富”行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法助营商”3.0专项行动,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强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健全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三是聚焦“公正与效率”,以更实举措践行为民司法。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小案”,一体推进立案登记制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升立案规范化水平,推进涉诉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深化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努力兑现胜诉权益。加快审判管理现代化建设,健全完善司法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四是聚焦“变革与重塑”,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强院。持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全国法院“一张网”集成落地。加快推进“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深化“后陈经验”执行版,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金华模式,提供企业“自救—他救—出清”金华方案,加快形成具有金华法院辨识度的改革品牌矩阵。
五是聚焦“勤政与廉政”,以更严作风淬炼过硬队伍。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提升“三零五零”颗粒度、精准度、适配度。扎实做好市委巡察“后半篇文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新的一年,全市法院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在法院工作现代化上走前列、争一流,为阔步迈上“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