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市科技局深入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聚焦一个主战场 聚力两篇“大文章”

本报消息(记者 张益晓)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聚焦建设创新金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导向,锚定“港”“廊”“链”主战场,力行“六干”,树牢“高质量赶超发展没有局外人,都是责任人”的鲜明导向,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贡献力量。

2025年,市科技局将在聚焦一个主战场、聚力两篇“大文章”下功夫。

首先,坚决扛起浙中科创走廊经济“主战场”担当。在“统”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完善“三张清单”迭代更新机制,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在“优”中提辨识,联动推进“一廊六城”开发建设,形成宜居宜业宜研的新型科创空间;在“合”中做文章,借助G60平台扩大长三角的“朋友圈”,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加强交流合作。同时,深化浙中科创走廊“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紧抓平台赋能地方,谋深落实重大科技项目。

其次,坚定做好“教科人”一体改革“大文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文章”。在做好“教科人”一体改革“大文章”方面,进一步加强走廊支撑、加快平台牵引、加速人才集聚。比如,持续深化“以科创走廊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承载区”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建设;加快建设浙中实验室、浙江产业光源、永康现代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在走廊内流动,有效支撑产业发展;深化“TOP330”乡情引才工程,集成“双龙计划”项目引才、“揭榜挂帅”赛事引才、“双龙科创人才周”、“金华人才日”活动引才,完善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机制,靶向引进产业紧缺急需人才。

在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文章”方面,推动廊链融合、机制融合、要素融合。比如,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按照研企一体的要求,“按需定建”布局公共科研平台;建立与产业部门沟通会商机制,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衍生出新兴产业;支持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加快构建“一中心一基金一体系”,探索具有金华特色的科创产业发展新路径等。

关键指标突破、创新能级跨越、塔尖重器推进、科技项目布局、创新主体翻倍……新的一年,市科技局将紧盯目标,系统谋化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打好“科技大讲堂”“产业科技研究制度”“青蓝工程”等组合拳,打造一支懂科技、善运用的队伍,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精细化做好科技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