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
武义徐村春晚举办41届
记者 巩长青 文/摄
正月初一,武义县大田乡徐村文化礼堂内人声鼎沸,第41届徐村春晚如约而至。令人惊叹的是,这场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的“草根春晚”,从筹备到上演仅用了短短半个月,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全村村民的热情参与,成为武义人的“难忘今宵”。
“今年能否创出新意,内心很忐忑。”本届徐村春晚总导演徐宇告诉记者,整场晚会结束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下,听着观众不断爆发的掌声,他感觉这段时间的付出值了。“为了让节目更有看头,今年的节目征集首次不再局限于大田乡,而是放眼全县甚至更远,使得节目品质进一步提升,形式更丰富,演员年龄结构更合理,观众热情度更高……”
在晚会上,舞蹈、歌曲、婺剧、小品、乐器演奏……各种形式的表演轮番上阵,上至91岁的老者,下至5岁的孩童,老中青少几代人不仅展现了武义文化的多样性,更体现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尽管筹备时间有限,演员们凭借饱满的热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赢得阵阵掌声。
“我最喜欢的节目是摘蓝莓,我们徐村是武义蓝莓最早的种植地,这个与婺剧结合的节目极具乡土气息。”77岁的徐增宜是徐村春晚见证者,也是第一届“村晚”总导演,宝刀未老的他如今担任节目总策划。他说,徐村春晚的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中,一定能走得更远。
“舞台很好看,节目也很有创意。”从金华赶到徐村观看“村晚”的王先生一家,晚饭过后便早早来到文化礼堂占据有利位置。在他看来,这场春晚婺剧元素丰富,《闻听得府门外》《牡丹对课》《摘蓝莓》《百寿图·闯宫》《自从孤王登龙位》,5个节目精彩纷呈。舞台上的表演者不仅有老票友,还有很多小朋友参与,让他感受到徐村婺剧传承的浓厚氛围。
“今年来看演出的人特别多,礼堂里里外外加起来大概有1000多人,气氛真好,演员演得也特别来劲。”徐村党支部书记徐泽星说。这台春晚早已成为村里的一张文化“金名片”,更是全村人的自豪。徐村春晚注重与观众互动,通过现场抽奖、互动等环节,让观众参与晚会,感受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据了解,徐村春晚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比央视春晚还早2年。徐村很早之前就有一支昆曲坐唱演出班子,1981年新增了歌曲、舞蹈、小品等表演形式,形成节目丰富、群众参与度高的综合性文艺晚会格局,并将演出活动命名为:徐村“雾山之春”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