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背靠“三大产业” 老家亲人在“发家”
记者 董金姣
今年春节,记者随丈夫回他的老家——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唐镇过年。路边的白杨树,树上的鸟窝,漫山遍野的桃树,是这里不变的风景。
说起老家的支柱产业,丈夫脱口而出:山上的矿石、路上的汽车、地里的桃树。新春聚会把酒言欢之间,总能听到亲戚朋友的“发家”故事。不同的人物,发展痕迹却相似,都跟三大产业有关联,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表弟小陈。
正月初二,记者去小陈家拜年。他家门口停满了小汽车,看牌照有上海的、浙江的、广东的以及随州本地的。表弟以前跑过运输,把石头从矿厂拉出来,在粉石厂简单加工后再拉到外地。随县的石材资源极为丰富,全县石材产业直接从业人员1.5万余人,带动关联产业就业4万余人。
后来,小陈不运矿石了,将就业方向瞄向了汽车行业,在随州一家专用汽车公司上班。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据说全国每十辆专用汽车就有一辆“随州造”。表弟供职的汽车公司正在开发底盘换电技术,2023年在随州建成全国首条新能源专用车底盘生产线。“前不久公司还跟杭州一家电动科技公司签约。”说起现在的工作,表弟满是自豪,他虽是公司一个小员工,却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年前刚买了辆汽车。问及钱从何来,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拿了一部分,父母帮衬了一些。”“父母还能挣钱?”“种桃子呗!”华宝山村是远近闻名的桃乡,油桃是当地的致富产业。去年,每家每户都靠油桃赚到了钱。表弟的父母就靠种桃挣了十几万元,除了帮衬儿子换车,还存下不少。丈夫的堂弟小宾每到油桃采摘季,就回来帮父母摘桃卖桃,他还搞了一个桃子收购代办点,对接来自浙江等地的收购商,帮忙收购农户家的桃子。
去亲戚家拜年,记者发现,各家餐桌上除了摆满一二十个当地特色菜外,几乎每家都有一款相同的桌子,桌子下的炉子里可添柴烧火,桌中间可放茶壶或锅具等,边煮边吃。最有意思的是,几乎每家火炉里烧的都有干枯的桃树枝。
门前屋后是桃树,炉里烧的是桃枝,孩子们对桃树的认识更深刻了,说桃树全身是宝。婆婆非常赞同,并拿出桃胶熬成羹,给他们吃。桃胶对婆婆来说就是宝,她就靠帮桃胶厂分拣桃胶赚取零花钱。去年,公公婆婆给家里添了冰柜和家具,这份舍得花钱的底气里就有一份是老家桃子产业给的。
车头是生活,车尾是故乡。如今记者又回到金华,带着父母的祝福和牵挂,还有手机里一些令人动容的乡村视频: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家对面两家桃胶加工厂燃放起各式烟花,一片绚烂、亮如白昼。公公说,近几年来,看完春晚看桃胶加工厂的烟花,是村民每年除夕夜的固定节目,“放得多,说明桃子事业发展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