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复工复产收好这份安全提示
本报消息(记者 张海滨)春节假期结束,不少工厂企业开始复工复产,安全防范不可疏忽大意,市应急管理局的这份复工复产安全提示请收好。
复工复产时期主要几种危险因素:
1.假期综合征:假期综合征的危险之处在于职工身心疲惫、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违章操作,如不及时加以警示和引导,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2.现场安全隐患:放假期间,企业机器设备长时间停止运行,现场的一些防护设施、机械设备、电线电路等停用时间较长,易受风雨锈蚀或受老鼠咬蚀等,也可能会出现螺丝松动等情况,易影响其安全性能,如不进行检查、维修、加固,就会成为隐患,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超强度抢生产:部分企业为了赶进度、抢生产,或者为抢抓开门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违法生产,极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
确保复工复产安全这些要做到:
作业人员心态要稳定。假期后,作业人员要快速调整身体、心理进入工作状态;企业应合理配置一线员工,安排生产计划。
复工复产方案要制定。各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复工复产前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制定节后复工复产方案和配套应急预案,严格把控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并加强应急演练。
特种作业上岗要有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落实有限空间、动火等特种作业审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现场安全。
消防安全自查要全面。企业应检查灭火器、消防栓、逃生标识以及防火门等是否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检查安全出口、消防逃生通道、消防车通道等是否畅通。
设备管网检查要彻底。复工复产前,企业需开展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各类机械、车辆、管线、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检测、检修以及清洗,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作业进度设置要合理。节后复工复产,企业生产任务重,企业应合理设置工序、加强现场管理,不具备条件不复产,严禁赶工期、抢产量、超负荷。
安全教育全员要参与。企业应开展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对新进员工和调岗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要严格审核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再教育。
生产一线监管要到位。各企业应加强生产一线监管,管理人员和相关安全负责人应多到生产现场实地监督,切实加强生产设备安全运作、作业人员防护用品佩戴和使用情况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