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孩子玩手机成瘾 心理教师来为你支招
记者 徐健勇
“假期往往是孩子手机成瘾的高发期,长时间沉迷网络,不仅影响孩子视力、注意力、思考力,甚至也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伤害亲子关系。小孩子心智不成熟,更容易遭网络诈骗。”
日前,聊起寒假里孩子手机使用的话题,市青春小学的小学心理健康正高级教师、金华市首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吴慧莲有感而发。
每逢假期,孩子如何科学使用手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相继发布2025年寒假未成年人游戏限玩日历。11岁小学生被威胁骗走上万元、12岁小学生被游戏主播骗走1.6万元、9岁小学生视频通话被骗5900元……不久前,我市公安部门发布提醒,寒假期间要警惕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陷阱。
“去年暑期,我接触过一个小学段孩子,因手机使用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好几天。在外这几天,也是上网打游戏。回家后,他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差,甚至还以暴力恐吓母亲。”吴慧莲说,不要小看手机成瘾,若任由其发展,会产生严重后果。
对孩子手机使用问题的处理,背后反映和折射出的,是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常听到有家长说,孩子成绩不好、家庭亲子关系不融洽等,都是手机害的。其实,孩子手机成瘾,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吴慧莲注意到,寒假里,很多家长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有效陪伴孩子,“要么孩子已放假,而家长还在上班;要么家长忙于家务或吃饭聊天,而孩子无事可做。这时,部分家长就会采取简单的方法——给孩子一个手机”。
假期如何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吴慧莲建议多管齐下。比如,教会孩子制定计划。放假初期,和孩子一起复盘上学期的学习生活。谈一谈在期末考试中,哪些学科还存在漏洞,哪些方面希望利用假期实现弯道超车,一起商议制定一个假期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涵盖学习、生活、劳动、运动、文明礼仪等方方面面。可以每日打分,对做得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吴慧莲强调,制定计划时,切忌家长一言堂,要让孩子独立自主,家长最好只起到建议和参考的作用。计划执行更要灵活,在不同阶段根据需要及时变化。
外出时可以备几本图书、几件玩具。“长途旅行乘坐火车、飞机时,家长访客聊天时,可能都是孩子感觉无聊的时候,要给孩子准备好爱看的图书、爱玩的玩具,孩子有事可做,才不至于落进手机的‘坑’”。吴慧莲说。
在吴慧莲看来,最关键的是给予孩子有效的亲子陪伴。“想让孩子远离手机,最好的方法是多陪陪孩子,与孩子一起参与大小事。”比如,家长搞卫生时,让孩子一起动手,既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又可以在共同的劳动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每天给孩子留下一定的运动时间、阅读时间,在亲子活动中增进感情。
今年寒假前,吴慧莲所在学校为家长们特别准备了一本《注意力亲子游戏寒假训练20天》。“假期不仅考验孩子的自主能力,也考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好好利用这段时间,陪孩子玩一玩注意力游戏,既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又让孩子的假期有事可做,避免产生手机成瘾等不良行为。让孩子有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才能激发出孩子的学习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