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文化

婺剧何以八上央视春晚

记者 夏斌婷

今年,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继2016年猴年、2019年猪年、2020年鼠年、2021年牛年、2022年虎年、2023年兔年、2024年龙年后,第八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是历年来春晚舞台参演最多戏曲节目的戏曲院团之一。

除夕夜,除了吃团圆饭,看春晚也是少不了的。比之其他,金华人则更多了一份期待——婺剧今年上春晚吗?

令人自豪的是,婺剧从未让人失望。这些年的央视春晚舞台,观众总是惊叹于浙婺演员们所展示的各类绝技绝活,今年同样如此。演员们行云流水般的打斗动作和高超的表演技巧,让观众纷纷点赞:“太厉害了,根本舍不得眨眼。”

那么,浙婺是凭什么受到央视春晚的连年青睐?

首次参演的“00后”萌新:

把每一次参演 都当作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荣幸,兴奋,紧张。”2000年出生的段玉龙今年第一次参与央视春晚演出,用三个词总结了他的演出感受。“这是全国人民最为瞩目的一台晚会,每一位表演者都在咬牙坚持、拼命努力。因为来这里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是我们剧团,是婺剧剧种,更是代表金华、代表浙江,我们所有参演人员都很珍惜这个机会。”

段玉龙说,第一次参演这么高规格的盛会,刚开始最多的就是好奇。好奇排练地点有什么不同,直播的舞台长什么样,戏曲节目会怎么融合?随着排练的深入,他的疑惑得到了一一解答——排练地点不限,大家随时随地在练功,酒店、化妆间、演播厅通道等都是他们的排练场;晚会舞台和剧场舞台很不同,玻璃地面、升降机设置、延伸到座位的长T台,无一不给武戏演绎带来巨大考验;戏曲节目很多元,一个节目集纳了多个剧种,还结合了AI等高科技的呈现方式,让古老的戏曲艺术也变得很酷炫。

“随团外出演出的时候,经常听观众说被我们的演出震撼,这次我是被春晚演出创意震撼了。”段玉龙说,以前都是在电视机前看演出,被同行的戏曲演绎惊艳,没想到自己也能从电视前走到电视里。“家里人听到有我的演出,盯着看完了全程,在里面找我的身影。”

因为春晚,段玉龙结识到了许多来自湖北、广东等地其他剧种同为武功演员的新朋友,返程路上还在互相拜年、交流。他从昆曲名家林为林等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动作出手、亮相节奏等技巧都有了很大提升,“排练间隙,老师一有空就坐在我们身边为我们讲课、指导,甚至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

段玉龙说,这一次经历对他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每一次节目审核、调整都令他受益良多。哪怕是多次参演春晚的婺剧演员也是如此感慨,“从这里吸收到的养分,可以更好地为我们下次演出服务”。

对于春晚舞台,喜爱之外还有敬畏。大家把每一次参演都当作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随时随地认真练习,排练、演出都是拼尽全力,总能受到导演组和工作人员的点赞肯定。“昨晚的演出很顺利,有了第一次参演,我已经在期待第二次、第三次……”段玉龙说,关于央视春晚,他有个目标,像楼胜老师一样,一步步从群演走向舞台中央。“梦想很大,一直努力,说不定就实现了呢!”

三当主演的资深代表: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文艺复兴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在戏曲里同样适用。”听到段玉龙的目标,浙婺“梅花奖”获得者楼胜第一时间给予鼓励肯定,因为他也是这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第三次参演央视春晚的楼胜,已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走向了舞台中央。今年,很有意义的是,节目采用了多剧种共同演绎的方式,他与同为“梅花奖”得主的师父林为林及京剧演员唐恺共同演绎了一个昆曲曲牌。“昆曲、京剧和婺剧都带有昆腔,就有了我们共同用昆腔唱响的《得胜令》。这不仅在展示戏曲之美,也是在展示戏曲的传承。”

问及三上春晚的感受,楼胜用“自豪”来回答。自豪于婺剧在春晚的受欢迎,更自豪于传统文化带来的自信。

“文艺在复兴。”楼胜说,时代在发展,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出新、出圈,与年轻人接轨。“戏曲有了更多舞台化的呈现和创意表达,这让更多人因此有兴趣了解、走近、爱上我们。”

楼胜说,戏曲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太多的经典传唱了几十年上百年,仍然绽放着夺目的光彩。每一次外出演出,包括参演晚会,他们都在不断交流学习,吸收新概念、新编排方法。“我们一直在研究探索观众需要什么,怎么样才能够让观众真正地喜欢上婺剧,创新创作走在全国前列。”

不过,楼胜也直言,无论戏曲呈现方式再多变,内核绝不能变,这也是他们常说的守正创新。“创新不能硬改或是硬融,要根据演出需要去调整,就像是今年春晚的戏曲节目一样,想在10分钟左右时间呈现最精彩的演绎,要有舍有得,将适合的部分揉碎再整合,该坚持的部分则绝不能丢弃。”

浙婺的创作创新也如此。或许,正因为一直在创新路上,浙婺团队更能和央视春晚求新求变的导演组同频共振,总能邀约不断。

七次带队的“双职”编导:

传统戏曲正越来越年轻

今年是周聪第7次作为领队和浙婺来到央视春晚:“心态上每年都会很紧张,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且每年上台演出的团队成员不同,节目编排也不同,每一年都是新挑战。”

周聪还记得,2019年他第一次作为领队登上央视春晚时,每个人都是既紧张又兴奋。从剧场到晚会,从平面舞台到机械升降舞台,所有的变化都是挑战和考验,每个人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央视春晚导演组看到浙婺团队的优秀,在之后的央视其他节目中也频繁邀约浙婺参演。对接多了,熟知浙婺各演员长处的周聪总能给节目提供好建议,他也因此被“收编”进戏曲节目编导组,开启他此后每年在央视春晚的领队+编导的“双职”工作。

作为领队,周聪要做好团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所以,结合往年经验和现场布置,在他的建议下,浙婺今年特意提前定制了一批适合玻璃地的武功鞋,让浙婺演员们在春晚舞台上更好地展现武功,并确保演出安全。

作为编导,他要协调好节目编排,各剧种演员间的配合。相较于往年,今年的演出浙婺要和湖北省京剧团共同完成,这更要求两个院团之间配合默契,要在前期训练时抓紧磨合。加上浙婺同时还承担了海外文化交流演出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无疑是更大挑战。

“多年带队下来,有一个明显的感受——戏曲越来越受重视,演出时长变长了,演出时间也在整台春晚中往前移。戏曲节目的舞美编排越来越新潮,‘科技+’的玩法越来越多。”周聪说,今年的央视春晚不只有本体的戏曲节目,还有融入戏曲的小品,就连经典的结尾曲《难忘今宵》都加入了戏腔戏韵,戏曲元素更丰富、更多元。

采访中,周聪一直自信而骄傲地强调,传统戏曲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戏曲演绎也越来越年轻化——今年浙婺团队上台演出的演员大部分都是“00后”,他们和一众戏曲名家共同登台表演;戏曲节目也使用AI等最新潮前沿的科技赋能,还特别与无障碍转播密切合作,为视障和听障群体提供实时节目解读和翔实的背景导赏,让“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戏曲有机会、有途径浸润扎根到每一位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