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金华山上九龙村解锁“绿色密码”奔共富

记者 单光辉

“这个春节,我们村的年轻人含量很高。”2月6日,婺城区罗店镇九龙村党支部书记诸葛本灶望着停车场满满当当的汽车说。虽然春节假期已过,但九龙村依然车来车往,且来的都是年轻人。

“这里原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矿山——九龙矿,是我们全村人的宝藏。”在村民的记忆里,当地人从宋朝开始就以砍柴烧石灰为生,改革开放后,他们利用矿石资源优势,1980年创办了水泥厂,年产水泥上万吨。到了1996年,凭借机械化运用,年产水泥达15万吨,矿山开采年产达100多万吨……

“当时村民大多在水泥厂上班,年轻人靠拉矿石、搞运输为生,大家齐心协力干,许多家庭逐渐殷实起来。”诸葛本灶当年是水泥厂的负责人之一,见证了村庄的辉煌。那些年,九龙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牺牲环境换来的美好生活并不长久。2013年,矿山关停,机械作业的隆隆声消失了。村庄700多人的生计因此断了大半,年轻人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九龙村没有经营性收入,成为经济薄弱村。如何消薄,再复九龙村的荣光,一直以来是村两委的心头大事。

2021年开始,位于矿山不远处的农家乐老板娘诸葛月琴发现,不断有游客向她询问矿山遗址,他们大多是结伴而来的年轻人。在周末的闲暇时光,驶入村庄的车辆愈来愈多,沉寂多年的村庄渐渐恢复了往日的人气,每天上千的人流成为常态。

杭州人郑博文是最早发现九龙村独特之美的人之一。五六年前,他来到小冰岛拍婚纱照,被这里独特的矿山风景吸引。在灰冷的矿山脚下,一处闲置的农房摇身一变成为一家独具韵味的浮光咖啡馆。“在乡村创业,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好风景可以换来好‘钱’景。”郑博文说。

钱莉娜的手笔则更大,带着团队策划实施达那也·金华山小冰岛项目。送走机械轰鸣的采石声,迎来四方游客的欢笑声,这让村两委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单选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两年时间,九龙村的废矿实现华丽转身。满目疮痍的矿山再披新绿,尘土飞扬的景象无迹可寻,打造新华书店第一家矿坑概念店、华东地区第一家开放水域国家潜水基地……2024年,小冰岛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且90%为年轻人、90%来自市域外。

“我在村里开店20多年,得益于小冰岛名声在外,这两年生意明显好过从前,店虽小,热闹的时候一天有三四十人。”诸葛月琴说。“我们要利用矿山遗址打造特色文化村,并将九龙村现有资源都利用起来,积极探索富民强村新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谈到村庄未来的发展,解锁“绿色密码”的诸葛本灶信心满怀。

“村集体为18岁以上的村民购买了失地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统一出租闲置农房,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村庄共富有了奔头。”诸葛本灶表示,九龙村将以矿山遗址文化为核心,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矿山、露营、垂钓、汽车电影及主题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体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