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光者”到成为“光”
记者 杨霄 文/摄
“还记得小皓吗?春节他回义乌过年,咱们一起去看看他吧。”
正月初四,记者和义乌市寄语未来公益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陈彩娟再一次见到视力障碍者小皓。时间仿佛一下子回到了8年前……
破茧重生:从仰望到闪耀,我成为自己的光
“2017年,义乌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我们就想组建一个由20名视力障碍者构成的‘爱无障碍’跑团。为此,我逐一拨打每位视力障碍者的电话。小皓的母亲接听了电话,犹豫了很久,才鼓起勇气将消息告知小皓。”出乎意料的是,小皓几乎没有迟疑,爽快地答应了。
小皓身高一米八,身形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身着一件款式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黑色棉衣。说话时,总是习惯性地低下头。
小皓曾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初中时视力急剧下降,最终降到三级残疾的标准。父母为了他的眼睛四处奔波求医,却未能挽回他的视力。无奈之下,小皓只能辍学在家。他气馁过、痛哭过,甚至将自己封闭在家中,人也因此变得愈发自卑。
时过境迁,如今他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都过去了。”当问及他的心愿时,小皓毫不犹豫地说:“我想找份工作,帮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我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说这话时,嘴角微微上扬。这份憧憬背后,也藏着一丝隐隐的忧虑:“我有时候会担心,怕外面的人不能接受我。”
“没事,你还年轻,和我们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陈彩娟边说边轻轻拍了拍小皓的肩膀。赛前,陈彩娟选择周末带着跑团成员和志愿者一起到公园练习。“大家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继续练习,一步一步来,别急。”视障跑者们紧紧握着陪跑绳,脸上写满了专注与期待。
2017年11月19日是比赛的日子,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寒意。小皓穿着干净的运动鞋,站在起跑线上,心跳加速,手心微微出汗。他紧紧握着志愿者的陪跑绳,耳边传来志愿者轻声的鼓励:“别紧张,我们陪着你,一步一步来。”随着发令枪响,小皓迈出了第一步。他的步伐起初有些犹豫,随着志愿者的引导,他逐渐找到了节奏。
当他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皓激动地来到陈彩娟面前,声音有些颤抖却充满喜悦:“今天特别开心!我真的很想继续跑下去!”
同年12月10日,小皓及“爱无障碍”跑团的成员,在永康顺利完成迷你马拉松(5.5公里)的挑战。赛后,小皓紧握那块纪念奖牌,手指轻轻摩挲着那沉甸甸的金属质感,眼中闪烁着自豪与感动。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颤抖却充满力量:“这枚奖牌是我人生中第一块奖牌。它告诉我,只要坚持,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命运重启:当齿轮转动,未来由我书写
2018年1月,一位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请小皓到一家西点餐厅工作。这份邀请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希望。几天后,小皓在母亲和义乌“爱无障碍”跑团志愿者的陪伴下,迎来了他19岁的生日。志愿者们围坐在一旁,唱着生日歌,歌声温暖而真挚。小皓闭上眼睛,许下了心愿:“妈,谢谢您一直陪着我,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数月之后,小皓的姑父告诉他一个消息:浙江省盲人学校即将在秋季启动招生。小皓满怀希望地参加了校招考试,并凭借出色的表现顺利过关,从而踏上了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全新征程……
“直到踏入浙江省盲人学校的那一刻起,我才真正理解这个群体的独特之处。在这里,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生活方式与常人并无二致。”小皓分享道,有的同学或许比他更早地丧失了视力,他们仍展现出无比的坚韧与乐观。
2020年,小皓自浙江省盲人学校毕业后,凭借单考单招全国第二的佳绩考入山东省滨州医学院,攻读为期五年的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他说:“选择那么远的地方去求学,就是要向父母证明我已经足够独立,能够妥善照顾自己,希望他们能放下心中的担忧。”
“山东那边吃面食,我还蛮习惯的。”“室内暖气很足,就是太干燥。”“我会用手机把火车座位号拍下来,然后把手机凑近眼前,放大画面,就能辨认是不是我的座位。”“第一次感受了威海那边的大海。”背上行囊,小皓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独自乘坐16个小时的火车,第一次体验了北方飘雪的日子,第一次去了很多城市……这一连串的“首次”经历,让小皓深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多样与精彩。
春节见面,小皓告诉我们:“今年7月,我就要毕业了。”
温暖传递:从受益者到点灯人
“之前在湖南长沙见习了一年,现在在济南一家医院里实习。”实习期间,小皓非常幸运地遇到一些富有经验的导师。“在湖南实习那会儿,指导老师对我很好。每天他总是从早上8点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多。尽管我们实习生可以正常下班,我总是选择留下来,陪伴老师直到他结束一天的工作。”
由于小皓学习刻苦,老师偶尔也会对他进行额外的辅导,给予他更多业务上的宝贵建议。“有时我会仔细聆听老师与病人的交谈,老师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分享一些实用的专业知识,我便悄悄记录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皓在实习医院的表现愈发亮眼。他不仅能够独立应对一些常见病症,而且在面对复杂病情时也能保持冷静,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每一次与病人的深入交流和精心治疗,都让他更加坚定从医的信念。“课余时间,我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医院周边的商场和社区设立义诊摊位,为居民提供免费推拿服务。”为了方便那些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他还建立微信群,只要他们有需要,小皓都会上门提供帮助。
小皓一直在默默关注并支持义乌的公益事业。“以前在义乌,小皓经常跟着我,参加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这份坚持与热爱,时至今日未有丝毫减退。”陈彩娟回忆道,2024年5月4日,他们在义乌廿三里街道举办一场主题为“阳光正好,一起静等花开”的亲子活动。“正好是五一假期,我特意向远在济南的小皓发出邀请,他一开始说因为正在实习,不一定赶得回来。过了两天,他发微信和我说他请假赶回来,只为能亲身参与这次关爱重残儿童的公益行动。”
“那天我把行李箱放回家里,就立马赶往现场。”活动当天,小皓乘坐10多个小时的火车,风尘仆仆地从济南赶回义乌,脸上带着些许疲惫。到了现场,他微笑着走向陈彩娟,轻轻拥抱了她,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
活动开始之后,小皓迅速融入孩子们的圈子。他蹲下身子,耐心地陪孩子们玩起了游戏。无论是简单的拍手游戏,还是需要动脑筋的拼图,小皓都乐在其中。孩子们围在他身边,笑声像银铃般清脆。他还为孩子们讲起了故事,声音温柔而富有感染力,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魔力,让孩子们听得入迷。
到了才艺展示环节,小皓拿起话筒,站在舞台中央。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接下来,我想为大家唱一首歌,送给每一个在黑暗中依然努力发光的人。”随着伴奏响起,他深情地唱起了《如愿》。“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愿你所愿的笑颜……”歌声悠扬,仿佛带着一种力量,穿透了每一个人的心。台下的孩子们安静地听着,家长们也纷纷红了眼眶。
“生活或许有时会让我们感到无力,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光,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唱完歌后,小皓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自己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他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每一个字都像一束光,照亮那些重残家庭的心,为无数人指引着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