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讲述

与热爱相伴 精雕细琢追求极致

记者 潘慧 实习生 郭怡 陈泓延 文/摄

地下室一角,灯一直亮着,墙面的架子上整齐地排着锉刀、手电钻、电锤等工具,隔断的玻璃柜里摆着一众手工雕刻作品,这一方安静的天地是赵宏在婺城区安地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室。

今年51岁的赵宏曾是一名庭院设计师,学过庭院景观设计、盆景造型艺术、园林雕塑、假山堆叠等,婺州公园斗牛雕塑就是他和父亲的作品。

曾经,他的生活是白天谈合作、跑工地,半夜画图纸、出创意;如今,他的日常是遛狗逗猫,陪着爱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手作、摄影、旅行……与热爱相伴,每一样都做到自己的极致。

二十岁出头时,赵宏偶然一次去东阳的朋友家,随手把一块边角料檀香带回去。拿着借来的雕刻刀,自己琢磨,他一点点把木头雕成了手镯,送给了当时的恋人、如今的夫人朱露依。“那时候穷,买不起什么好礼物,我就自己做。”跟木头的缘分或许就那样悄然结下了。这些年,赵宏动手做过勺子、木梳、戒指、钢笔、圆珠笔。

“之前我经常做笔。”从架子上的保险柜里,赵宏取出一个木盒,里面装着各色造型的手工笔,有经典的八角钢笔,有符合人体工学的圆珠笔,也有镶嵌着绿松石的按压笔,每一支都是世间孤品。“那时候没有车床,就靠一把尺子、一双眼睛、一双手,一点点雕成八面体。”赵宏做的笔用各种木材做笔杆和笔帽,里面再套上笔尖、储墨机制等,拿在指尖,质感十足,靠近鼻尖,还能嗅到原本的木香。“因为很难买到好的配件,后来笔就慢慢做少了。”

2013年,因为身体状况,朱露依劝说赵宏戒烟。结果,赵宏研究起烟斗,发现了另一片施展技艺的天地。“我这个人闲不住的,手上有点事情做就很开心的。”经过10多年的学习探索,对于制作烟斗,赵宏侃侃而谈:烟斗的天选材料是石楠木,主要是根部树瘤,因为其耐高温、散热性好、无异味且分量轻。

“刚开始做烟斗,我会先设计一个形状,甚至在本子上画个图稿。”等到实际制作时,就可能会遇到拦路虎——木头里的沙眼。“做着做着,有时候沙眼太多,最后发现根本做不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赵宏渐渐明白每一把烟斗都要根据木料纹路的展现去设计制作,“不是说你想要做成怎么样,而是这块木头想要怎么样”。而对付沙眼,赵宏也找到了自己的制斗之道,因势利导,根据木料的自然纹路去设计,挖掉的沙眼部分制作成太湖石造型,融合中式庭院的审美哲学,让一把西式烟斗瞬间拥有了东方韵味。“我还保留了部分石楠木原本树皮的样子,在这之前,很少有人这么做的。”

去年6月,赵宏带了具有个人风格的21把烟斗,第一次参加上海烟斗展,那是他花了100多天打磨的成果,受到观众的认可和青睐。

赵宏的地下室门口,左右各挂着两幅他放大的摄影作品,一边是卑尔根港口童话般的彩色木屋,一边是多瑙河畔华丽的布达佩斯国会大厦。每每有人出入,一定会感叹于世界另一端的模样。

“跟着一群老头子出去拍,他最年轻了,主动当起接送司机。”朱露依说起赵宏痴迷摄影的日子,“起早贪黑的,3点钟起床上北山拍日出,去游埠拍早茶,一拍就是一整天。”心疼在外面风餐露宿的丈夫,朱露依定了一条规矩,只要人在金华,晚上就是爬也要爬回家。看着摄影装备越买越贵,越买越多,她帮忙按下暂停键。赵宏打了个幸福的比方,说自己是开车的人,妻子就是那个把控方向和及时踩刹车的人。夫妻俩青梅竹马,相爱相知,几十年风雨同舟,恩爱如初。

当然,赵宏做过的浪漫事不只给朱露依做手镯、戒指,边走边拍的日子里,他也带着妻子游山玩水。克罗地亚、斯洛伐克、俄罗斯、奥地利、老挝、斯洛文尼亚、挪威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特别喜欢的一组照片,在长满青苔的乱石堆上,在黑白相间的瀑布前,在水天一色的蓝天白云下……两人一直紧握的手,仿佛坚定地说着“和你到世界的尽头,看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