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教育

首考后变数仍大,语数英是拉分大头

“放科”冲刺 还是做“六边形战士”?

记者 叶骏

首考成绩意味着什么、自己的成绩在全省处于什么水平、考到什么分数才能“放科”、浙大“预估线”靠谱吗……前段时间浙江高考首考分数揭晓,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高中学校忙着统计学生的首考分数,有部分学校晒出喜报。分数出炉后,关于首考的各种话题,备受家长关注。

全省超高分段的考生总是引人关注。金华一中433分有2人,总分431分以上4人,420分以上超40人,首考400分以上人数占全年级近1/3。金华市外国语学校、浙师大附中、艾青中学等学校首考成绩也喜报频传,为6月高考打下良好基础,建立极大信心。

家长们发现,430分成为一条“学神”的分界线,也是顶尖重高比拼的关键区。“往年通常也会以430分为高分考生的分界线,与清北强基计划有一定关系。强基计划不看首考成绩,但达到这个分数的考生,通常能拿到顶级名校的相关优惠政策。”有高中名校班主任表示,2025年高考首考中,全省430分以上的高分选手预计不到300人,而每年入围清北强基计划的考生,有的位次在四五百名,所以430分成为衡量清北生源的参照之一。

为什么首考关注度这么高?虽然首考不是最终高考成绩,但同样很重要,它能决定高三下学期能不能放掉几门学科,以更轻松更集中的状态应对6月高考。老师们提到,在强基计划、高水平大学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首考是重要的报考依据和参考标准,像浙大“三位一体”,往年能否入围更是只看首考成绩。

有班主任介绍,在“三位一体”招生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强校一般会自主出校测题,通过校测的学生入围,首考成绩分数太低者可能通不过这些学校的初审。而省属院校的“三位一体”,看的是高考、学考和面试成绩,对学考等级有相应要求,首考成绩影响也不大。

相对来说,浙江大学是一个例外,首考成绩公布后,关于“浙大预估线”的各种猜测就在家长圈疯传。据了解,浙江大学“三位一体”在浙江招980人,不同专业录取分数不同,预估线就是根据各专业录取的分数线来倒推的首考成绩。招生980人,按照一比五入围面试,意味着全省前5000名可以试试,涉及文理科的区别,理科可能全省六七千名也行。

老师们总结,首考后要不要“放科”,需要对照学生目标定位等具体情况,一人一策进行规划。原则是结合目标大学和专业,倒推各科分数。比如想要走名校“三位一体”,小三门估计每门要达到98分以上;浙大“三位一体”,要达到95分以上。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金老师表示:“这也不是绝对的分数,还要分析高考数据和校排名,综合考虑。成绩好的,哪怕考了96、97、98,也要衡量要不要放,学霸间的比拼就在一两分之间;有些考了90分,但已超常发挥,比平时高了,倒是可以考虑“放科”,这样就能更好地兼顾其他学科。”

艾青中学高三年级班主任跟学生的分析大致是这样:原则上最多放掉一门成绩优异的学科。数学或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结合自己成绩及任课教师意见,放弃一门7选3的二考,摆好语数外的中心位置,力求6月高考总分最高。

不管如何看待首考成绩,老师们都不认同一种做法——以首考成绩来预测对应的大学院校,给自己贴标签,因为最终的高考分数变数其实很大,尤其语文、数学、英语才是拉分的重要科目。首考失利学生不要泄气,“六边形战士”上场逆袭的也很多。正如很多有经验的学长学姐现身说法——主科成绩好的“六边形战士”常常会成为6月高考“黑马”。

接下来几个月,要做好学科之间的全盘分析,合理统筹规划各科的投入时间安排。总结老师们的建议,有个说法可以给家长和考生参考:靠谱的孩子,首考后可以放掉几门学科,把更多精力放在大三门上;自律性比较差的孩子,建议不要“放科”,可能还不如六门全上,绷紧学习的那根弦,每天很充实,也不会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