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深读

这个“唐史迷”大学生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

记者 郑宇恒

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卓越的才华和早逝的命运,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感慨。有人考究他的生平,有人赏析他的文采。在金华,有人以他为主角,撰写了一部长篇小说。

杨瀚文是一个出生于2004年的金华小伙,现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读高中时,他被语文课本中的《滕王阁序》惊艳,进入大学后,就想以文字为载体,赋予王勃第二次生命。杨瀚文从大一开始动笔创作,于2024年11月出版了约12万字的长篇小说《红尘客梦》。

2月11日,由婺城区文联、婺城区作协主办,婺城区图书馆承办的《红尘客梦》新书分享会在婺州书房万泰青少年主题分馆举行,杨瀚文带来自己的新书,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耗时一个暑假完成初稿

《红尘客梦》是一本以仙侠为主、爱情为辅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以唐朝武周时期至开元初期为历史背景,主角王勃被设定为文曲星在凡间的化身,他因阎王误改生死簿含恨而死,后经比干的帮助重获新生,并在失去记忆的情况下,开始了为期15年的第二次生命。

“我对唐史以及唐初文人非常感兴趣,其中,王勃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我既感慨于他的生花妙笔和满腹经纶,又惋惜于他的命途多舛。进入大学,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王勃的诗文与生平,思考假如王勃没有去世,而是以纯粹的文人身份进入当时风云诡谲的政治风波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杨瀚文讲述了小说创作的思路。

创作历史小说要求作者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将枯燥史料转化为引人入胜故事的能力。为此,杨瀚文花费数月时间沉浸在图书馆的古籍与网络资源中,阅读了大量史书文献,完成了《红尘客梦》的原型——《红尘仙客》的创作。

“《红尘仙客》是一篇一万字左右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神龙政变。后来在一位文学前辈鼓励下,我在大一暑假时将小说故事拓展,增加了更多同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续写成现在的《红尘客梦》。”杨瀚文说,长篇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剧情的合理性与吸引力,在创作过程中,他也偶尔陷入瓶颈期,最终历时两个月完成小说初稿,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当看到一本小说带有“重生”元素时,一些读者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本爽文,但《红尘客梦》不同,杨瀚文将王勃设定为失忆的重生者,摒弃了一般重生题材小说中的爽点,他说:“我试图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融入合理的想象与创造,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温度。与此同时,我也根据历史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角色,他们有的英勇无畏,有的智谋过人,有的情深义重,每个角色都承载着我对那个时代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通过这些角色,让读者享受到阅读乐趣,并对历史与人性、权力与道德等复杂的关系产生思考。”

怀揣文学梦继续创作

杨瀚文从小就对文学与历史有浓厚兴趣,写作是他输出观点、展现思考的方式。高中时期,杨瀚文就曾在《科普时报》《体坛报》《浙江老年报》等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大一期间,获得福建省高校“学问杯”影评大赛二等奖,还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文章。

对杨瀚文来说,能早早地走上文学道路,离不开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他说:“我妈妈是一名医生,她从来不认为我在课业之余写作是不务正业,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也尊重我的选择,所以我才能在喜欢的专业中接触到更宽广的平台。”

首次尝试小说创作,就走上历史小说这条充满挑战的赛道,杨瀚文坦言这次创作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尤其是出版前三审三校时,出版社编辑对历史细节的反复推敲,让他获益匪浅。

“回顾这段历程,我深刻体会到,文学的力量在于跨越时空,连接过去与现在,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与思考。能够有幸通过《红尘客梦》这一作品,与广大读者共享这份力量,我感到无比荣幸与自豪。”杨瀚文说,接下来他会继续脚踏实地,通过散文、微小说等短文体裁的创作,积累经验,锻炼写作能力,未来写出更精彩的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