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灯”真能防控近视吗
科学用眼才是关键
记者 董易 朱意
“学习全程沐浴太阳光”“红光增益缓解眼疲劳”“学霸护眼零焦虑”……新学期伊始,我市不少家长在给孩子进行常规视力检查后将目光聚焦在近视防控产品上。一种号称能防控近视的新兴护眼灯具“大路灯”火爆家长圈,但其价格不菲,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大路灯”真能防控近视吗?它究竟是护眼神器还是智商税?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护眼概念兴起
“大路灯”受家长热捧
“寒假孩子视力建档,医生让我们关注用眼卫生,孩子才一年级,很担心小学低段就戴眼镜。”陈先生了解市面上的护眼产品后,看上了高大方正的“大路灯”,向朋友咨询后就下了单。
所谓“大路灯”,从造型来看就是一种采用矩形发光面设计的落地灯,和街边路灯相似。因其发光面积更大、能照亮整个室内、光照均匀度更好而备受家长青睐。通常“大路灯”采用上下两个光源,上下均可发光,成为商家口中从桌面到空间的照明解决方案。
“抬头不刺眼,低头很明亮”“零炫目,更专注”“实证控眼轴,专利光科技”“定制全屋太阳光环境”……看产品介绍,各种数据、各类宣传语让人眼花缭乱。记者咨询不少家长,对于其效果有的赞不绝口,有的则认为是“智商税”。有家长表示,“大路灯”和白炽灯效果差不多,实在想护眼,可以加一个护眼台灯,没必要花高价购买“大路灯”,购买者更多只是出于心理安慰。
有一定效果
但不能直接防控近视
以“大路灯”为代表的护眼灯具真能保护视力,防控近视吗?“如果家庭照明条件不佳,‘大路灯’可以作为改善用眼环境的一种选择。”中国儿童眼保健专委会委员,中华健康管理联盟儿童眼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金华爱尔眼科医院眼视光与小儿眼病科主任戴冬梅说,灯的光照度是衡量护眼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国家标准,家庭环境中的光照度应达到500 Lux,而教室等大环境的光照度应高于500 Lux,入眼光线则应大于200 Lux,以确保用眼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护眼灯的光谱、频闪和色温也是关键因素。”戴冬梅说,优质护眼灯应具备宽光谱、无频闪特性,并模拟早晨10时的自然光暖黄色调,避免过冷或过白的光线对眼睛造成刺激。
对于“大路灯”,专家解释,其本质是照明,并不能直接防控近视。针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护眼灯产品,建议家长理性选择,不要盲目追求高价产品,应关注产品的光照度、光谱和频闪等核心参数,而不是被商家的宣传所迷惑。护眼灯只是辅助工具,只有从根本上减少近距离用眼负担,增加看远及日间户外活动时间,才能真正保护孩子的视力。
近视成因复杂
科学用眼是关键
“近视成因复杂,除去遗传因素和个体发育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强度、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环境造成,这一问题并非仅靠护眼灯就能解决。”戴冬梅指出,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光线足够好孩子就不会近视。但实际上,长时间用眼,尤其是近距离用眼(用眼距离小于50厘米的一切用眼行为),如看书、画画、弹钢琴、玩玩具、使用电子设备等都会导致眼睛疲劳,进而引发近视。
“近视防控要多方面综合关注才有效果,不能单独关注某种产品。”戴冬梅强调,重要的是控制用眼时间。家长需引导孩子遵循“20—20—20”原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白天户外活动,能让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食用甜食过多也是儿童近视诱发因素之一。过量糖分摄入会影响眼球发育、导致眼轴增长、影响维生素吸收、引发血糖波动以及增加眼部疲劳。专家提醒,护眼不能依赖灯具,还需要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坐姿、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