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双溪

[ 散文 ]

装修记

□ 曾利剑

鄙人名下持有一套毛坯房,众人皆劝我,简单装修。我想,既然要装,必须装得没有遗憾。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陆续参观学习了不下10套新近装修的房子,无非是想集众人之所长,为我所用。参观的结果吓我一跳,同质化装修极其严重,清一色的黑白灰、无主灯,尤其是屋内装满柜子,还处处带灯带,仿佛置身于KTV。一方面,是设计师和厂家力推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业主不思考、没想法,随波逐流的结果。

是否需要高薪聘请设计师,也莫衷一是。我想专业事还是交给专业人办。面谈的第一个设计师,30岁出头。刚开始以为年轻设计师有想法、有创意,结果懂得还没我多,婉拒。第二个设计师,50岁左右,老江湖,岂料太懂人情世故,我说啥他都同意,如果是这样,那我要请设计师作甚?再拒。第三个设计师,是名女性,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她既能坚持自己的设计主张和底线,又能兼容我的想法,怎能拒绝?最后决定,设计和施工分开,设计定稿后,自己再买材料、找人施工,如此甚好。

水电工、木工、瓦工、油漆工有很多,有朋友介绍的,也有毛遂自荐的,用谁不用谁,确实是件难事。谈谈我选择师傅的三部曲吧。第一,朋友介绍是前提。毕竟这个师傅手艺是经过检验的,也通过了朋友的考核。第二,面谈。适合朋友的,未必适合自己。我会邀请师傅们来现场交流一番,还会精心准备几个问题。一种师傅能说会道,从材料选择到施工细节,可以和你聊半天;另一种师傅少言寡语,你问一句,他答一句,惜字如金,不会多说一句。我倾向于能说会道的师傅,能说的,做得自然也不会差。只有瓦工,我选择了少言寡语的师傅,当时认为,有些师傅就是不爱说话,或者是天生表达障碍,只要会干活就行。事实证明,我翻车了,瓦工师傅也成了最弱一环。第三步,看价格。市场有行情,师傅的报价会有差异,尽量选报价高的师傅,一分价钱一分货是硬道理。

装修中,我各种算计,还是踩了大大小小的坑。一坑,付钱太爽快。敲墙师傅发来微信:你家全部敲好了,还配有多张敲墙的现场图片。我把钱秒转给对方。等去现场才发现,还有一个地方没有敲到位,立即致电要求他返工,拿到工钱的他自然是各种推托。二坑,检查不仔细。师傅诚然是按图施工,但水平良莠不齐。比如装卫浴的时候,发现地漏被瓷砖封掉了;开通燃气的时候,发现连燃气管道孔也被瓷砖给封掉了。当贴砖结束的时候,如果自己能对照图纸逐一检查,也就不会出现后期的各种返工。三坑,没有文字留痕。门店下单定做卫生间门套的时候,反复和老板说要极窄门套。老板信誓旦旦说没问题。数月后,老板上门来安装的时候才发现,门的线条是极窄,但门套却不是极窄的。我当场和老板理论一番,老板最后来一句:时间这么久了,当时我们怎么讲的我也记不清了。我翻了半天聊天记录以及收款凭证,也没找到任何对自己有利文字。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家里装修效果能否出彩,看全屋定制;装修的最大支出,同样是全屋定制。为此,我几乎跑遍市内大大小小的厂家,比价格、挑颜色、看质感,最终选择了本地品牌的整木厂家。本地厂家,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售后有保证。但负责安装的项目经理很不负责,安装师傅被他随意调配,在我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美其名曰:要去其他地方收尾。我第一次向厂家投诉。第二次,我在闷热的施工现场迟迟等不到他来现场解决问题,电话催他,都说马上到,结果硬等了两个小时,我第二次向厂家投诉。也不想给他第三次机会了,果断向厂家申请更换项目经理。厂家了解前因后果后,也是狠:直接把他给开除了。新的项目经理,也保证了全屋定制的完美落地。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木地板保护措施未做到位,整木安装结束后,发现卧室木地板有磕碰和凹陷,让人揪心。

小区同户型装修,少的3个月,多则5个月能完工。我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才大功告成,可见其间的纠结和艰辛。我和师傅们纵然双向奔赴,依然留下不少遗憾,但没有遗憾的装修,又怎能叫装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