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婺剧之外,还有惊喜

金华00后戏曲新秀阮登越:从“小梅花”到“白玉兰”

记者 夏斌婷 文/摄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上,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的李烜宇、刘福明、楼依婷3名演员捧回奖杯,分别获得主角奖、配角奖、新人主角奖。浙婺也成为此次获奖人数最多的单位。而婺剧之外,记者在现场还收获了另一重惊喜——武义籍京剧演员阮登越荣获新人主角奖。

3月1日,记者在上海京剧院见到了这位正忙着排演新剧目的金华00后老乡,听他讲述自己的戏曲之路。

婺剧引他走上戏曲之路

2002年出生的阮登越是武义县坦洪乡人,目前任职于上海京剧院。

受父母的熏陶,阮登越从7岁开始学习戏曲,11岁时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小梅花”金奖称号,13岁从壶山小学考入省艺校昆剧班,6年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京剧)专业。

阮登越说,武义的婺剧戏班不少,各村经常有演出。“我一直很喜欢看戏,每每看到台上幕布打开,就像走进了仙境。”乡村里的古戏台是他课余最爱去的地方,最早学会的也是婺剧的唱念做打。“我感觉戏曲这个行业很有意思,也很愿意把它当作人生理想和终身事业。”

因着这份喜爱,他在学习中不怕辛苦,奋发练功,很快从一众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如今更是一举拿下了“白玉兰”新人主角奖。

他曾跟随朱玉峰、马名骏、汪卓、董炳义、田恩荣、马凤良、安平、尚长荣等老师学习,并于2022年入选上海戏剧学院第一期京剧“未来之星”助推培训计划。

“我主要学的是净角,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花脸。”说到从婺剧开始喜欢上戏曲,再到学习昆曲,后又转行到京剧,阮登越用“机缘巧合”来总结。“戏曲总有相通之处,任何剧种都不影响我的戏曲梦。”阮登越说,恰好那年有昆剧班招生,他去报名了,然后就被选上;之后,他觉得自己还需要提升专业素养,又恰好遇到上戏有京剧生的培养机会,他就报考入选了。

“常说京昆不分家,两者都是国粹级别的戏曲剧种,且京剧原本就有吸收借鉴昆曲的地方,所以我从昆曲转到京剧难度不是很大。”阮登越说,最大的难点在于京剧的派别比较多,在表演方式上也有细微的不同,特别是在唱腔和念白的发音上,这都需要他不断学习、调整。

获奖是戏曲人生新起点

2024年对阮登越来说是特别而幸运的一年。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戏曲晚会》上,他与戏曲名家尚长荣、吴双等共同演绎京昆戏歌《云起龙骧》。

阮登越回忆道,他们当时是以西装便装清唱的形式,由尚长荣老师带领着一同演唱。“为了‘春戏晚’,老师们花了很多心血,在谱曲、填词以及舞台表演上都精心设计,呈现出戏曲艺术弦歌不辍的繁荣气象,也让人感受到了薪火相继、戏韵不息。”

随后,还未走出上戏校门的阮登越以《黑旋风李逵》中扮演的李逵这一角色,申报了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新人主角奖评选。阮登越说,之所以选择这一角色申报奖项,是因为他看到了李逵的洒脱和可爱,以及其惩恶扬善的性格,于是深深爱上了这一角色。他下定决心、下苦功夫,根据老师的传授和自己的琢磨,较好地拿下了这一角色。“这一角色的唱腔、表演、技巧等难度都很高,其中非常重要的要领就是‘戏不离技,技不离戏’,在表演过程中运用诀窍,使得表演从叙事的层面上升到出彩的层面。”比如在唱腔时运用“偷气换气”的方法,体现字字如珠;又如在李逵喝醉时,走的踢打带反旋子,要运用舞台上的醉步着重表演出角色的醉酒感。

“今年能凭借李逵这一角色获奖,我非常荣幸也非常意外。”阮登越说,他很感谢主办方给予青年演员这样绝佳的展示、交流平台,也感谢学院领导、老师们对他的培养和指导,更感谢簇拥红花的可爱绿叶们的陪伴,“正如周信芳大师所说,戏剧并非一人之戏剧,亦非一部分可称为戏剧,务须全体演员聚精会神表演,方能成为戏剧”。

阮登越还说,这次获奖于他是戏曲人生的一个新起点,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将继续磨砺自身、不断进步,让家乡听到、看到他的更多好消息。同时,他也很高兴能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哥哥姐姐们一同参评领奖。看到婺剧如今发展得如此红火,他亦感到很骄傲。他期待以后有机会带着自己的剧目与婺剧一同交流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