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工程款“卡壳” 志愿者调解员帮助“破冰”
记者 王志坚
近日,在义乌务工的四川籍男子张先生神色焦急地走进义乌市社会治理中心,向亲青帮工作室正在值班的两名志愿者调解员吴正余和沈财勇反映自己的遭遇。
过去一年,张先生凭借专业技能承包空调安装工作,为陈某(化名)提供服务。工程顺利完成,按照约定,他理应收到18万元的安装工程款。可陈某仅支付了8万元,剩余的10万元款项如石沉大海,迟迟未到账。为拿回自己应得的报酬,张先生开启了追款之路。然而陈某却始终以资金紧张为由,对还款一事敷衍推脱。
调解员详细听完张先生的讲述,并厘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马上致电陈某到义乌市社会治理中心核实情况。陈某如约来到后,调解员严谨细致地向其核对整个事件的相关信息,在确认事件真实发生、欠款金额准确无误后,开启调解工作。
在调解过程中,有着资深律师专业背景的沈财勇发挥优势,站在法律的专业视角,为当事双方剖析案件中的责任划分、各自应履行的义务,以及在不同选择下将会面临的法律后果。经过沈财勇的耐心讲解,陈某意识到拖欠工程款行为的严重性。他说,目前自身的资金周转确实陷入困境,一次性拿出10万元欠款实在困难,希望能在两年内结清。而张先生希望陈某尽量在一年内结清。
双方诉求出现分歧,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在两名调解员一次又一次的劝解下,终于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剩余的10万元工程款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今年3月起至明年8月,每月还款5000多元,并明确了每一期具体的还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