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耳坠、苦参项链、五眼果手机链……
中药材做的首饰你见过吗?
记者 郑宇恒 文/摄
提起中药材,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深棕色的药汤,觉得嘴里泛起苦味。当中药材不再局限于药房和厨房,而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以饰品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颈间与腕上时,这种既古朴又时尚的“中式美学”,改变了人们对中药材的认识。
金东区岭下镇坡阳古街就有一家小店,里面可以找到用中药材制作的手串、耳饰、项链、手机链、手工皂。这些都出自店铺主理人路遥之手。
丰富的中药材工艺品
在一个雨天来到坡阳古街,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不一会儿就看到民房改造而成的小店。店被分隔成两部分,一边是展示台,摆着各式各样的中药材手作产品;另一边是吧台,路遥坐在边上,专注地制作手串。
“这里的每一件产品都以天然的中药材为原材料,拥有独一无二的纹理和味道。”路遥是个90后,她在去年年底租下这家店,每天上午到店后,她的日常工作就是给中药材打孔,并搭配上其他珠子,制作好看的饰品。
在路遥的手中,黄芪、使君子、蓝桉果、木荷变成了耳饰,苏木、苦参、山菠萝、猪牙皂变成了项链。她说:“我会选择外形美观、不易碎的中药材来做首饰,除去穿孔,基本不做其他处理,这样能保留药材原本的光泽与气味。”记者拿起一副黄芪耳饰,凑近后果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
与药材相比,咖啡豆的香气更浓郁。在采访过程中,就有几位游客走进店中,被咖啡豆手串吸引。“这些咖啡豆可以磨成粉后用来做咖啡吗?”听到有人询问,路遥笑着回答:“可以但是不建议这么做,毕竟有很多人碰过这些手串。”
有些植物既是药材,也是食材,做成饰品后让人感到新奇。路遥说:“之前有一位喜欢烧菜的阿姨来店里,第一次买走了八角做的耳饰和手机链,第二次又来买了一副白芷做的耳饰,因为这些都是她做卤味时会用到的香料,感到很亲切。”
在来到坡阳古街之前,路遥曾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附近摆摊,卖的是中药手工皂,后来受到网络上一些手作博主启发,开始尝试制作饰品。她说:“做手工皂很费时,要将药材先浸泡一个晚上,二次煎煮浓缩后加入皂基,最后冷却凝固,我用到的中药材有何首乌、侧柏叶、无患子等,现在还在根据使用效果改进配方。而制作饰品简单,学会基础的打结、编织等技巧后,就可以上手了。”
传播中医药文化
除了店铺主理人的身份,路遥正在准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她说:“我的师傅是一位中医博士,这几年我一直通过师承的方式跟在她身边学习。平时遇到什么小病小痛,我就给自己把脉、开药,所以家里放着一些中药材,我会在其中挑选出完整且好看的用来做饰品。”
中药材变成首饰后,还会有药用效果吗?
路遥思索片刻说:“这与药材的类别有关,比如白芷就属于芳香类中药,散发出的香味含有各种活性成分,做成耳饰佩戴,距离口、鼻位置比较近,具有一定的防病效果。这和中药香囊的原理相似。”
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种植的中药材,有各自的功效和寓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甚至健康目标来搭配,定制独特的中药材饰品。现在大部分人也许知道黄芪、茯苓、白芷等常用中药,但不一定认识。在路遥看来,将它们制作成首饰,就是一种让中药知识走进生活的方式,能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中医药文化。
关于未来,路遥有一个美好的规划。她说:“以后我想把这个小店当作副业,自己开着车四处游历,去各个地方了解当地的传统医学,要是有前辈愿意传授经验给我,就留下来学习一段时间,再启程前往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