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市民问政

若想维权有胜算 关键证据不可少

记者 徐枫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将到来,今年消费维权主题为“共筑满意消费”。如何提升消费体验,强化消费维权,共筑满意消费?记者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作为消费者,不少人证据意识不强,很多人在购物等消费过程中,甚至不会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小票)等消费凭证,有的也不注意保存。相关人士提醒,为防范、降低消费风险,提高维权成功率,消费者必须提升证据意识,因为消费凭证是最有力的消费维权武器。

消费:证据意识需加强

近日,市民陈先生拨打市新闻传媒中心热线83186666称,他在市区锦绣国际家居(江北店)购买了一套餐桌椅,当时销售人员未告知皮面为人造革,而他以为是真牛皮的。过了大半年,天气炎热,因为人造革的椅面不透气,坐着不舒服,陈先生这才对坐椅的皮面材料提出质疑,与商家交涉。不料,商家一口咬定当初卖给顾客的坐椅皮面本来就是人造革的。由于双方并未签订购买协议,陈先生提供不出坐椅皮面是牛皮的有力佐证,此前虽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消保人员也已介入,但双方各有说辞,此事一直未能协商解决。陈先生希望,他的这次购物经历,能提醒其他消费者在平时消费过程中增强证据意识。

在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4年度消费投诉举报热点中,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9748件,同比下降15.18%,主要问题有欺诈消费者行为(3845件),商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1779件),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1371件)。记者了解到,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在“先充值后消费”的预付式消费模式中较为常见,如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由预付式消费引发的商家携款“跑路”、充值容易退钱难、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问题频现。去年,市区曾发生有美容店突然闭店的“爆雷”事件,然而当权益受损的消费者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时,他们仅能提供会员卡作为维权证据,很少有人能提供消费凭证、消费合同、商家宣传广告、服务协议等有效证据,给维权带来很大难度。

浙江金奥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正说,消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纠纷,为了有效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应了解自行和解、人民调解、向有关部门投诉、仲裁、诉讼五种维权渠道,合理选择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都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维权:凭证不可少

在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4年度消费投诉举报分析报告》中,记者留意到,有一起消费者网购名贵包,发现是假货,投诉后获退一赔三补偿的维权案例。

去年11月10日,市民何某在抖音商城某店铺花费1500元,购买某品牌包。何某收到包后怀疑包是假的,于是花费500元,线上委托某贸易公司鉴定,专家给出鉴定意见:该包不符合正品做工工艺。何某要求商家退一赔五。

金东区市场监管局受理何某的投诉后,经核实,商家在何某下单时提供过“正品”的鉴定报告,且声称属“全新未使用的正品”,可以做检测。何某保留有网购时相关证据,如购物时的聊天记录、快递单和购物发票等,且发现是假货后,及时向商家和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提出索赔主张。商家起初只同意退还何某1500元购包费以及500元鉴定费。经调解,最终商家退还何某1500元并赔偿4500元。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表示,何某成功维权,其保留的网购相关证据及提供第三方鉴定报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市消保委公布的上年度全市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中,有一起商家网上搞促销活动违约,结果赔偿消费者的案例引人关注。去年11月10日,市区某连锁品牌海鲜自助餐饮店通过微信公众号集赞,承诺参与者集齐228个赞后可免费用餐,活动截止日期为当月底。结果因参与者众多,商家单方提前中止活动。有消费者对此提出异议,向金华开发区市场监管分局投诉。

经金华开发区市场监管分局调查核实,该促销活动开始后三天,该商家的促销信息微信转发量已达到3500人次,商家向343人兑现免费用餐承诺。商家承认因成本支出严重超过预算,不得不提前结束活动。经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商家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致歉声明,给已达到集赞要求的消费者作出补偿。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认为,商家在网上发布促销活动,与消费者同样形成合同关系,商家不得单方面随意更改或解除已经形成的合同关系,否则就要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一案例同时告诉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电子数据,诸如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或微信聊天记录、电脑或手机相关页面截图等,也是维权的有力证据。

消费者如何收集和保存证据?

市消保委秘书处工作人员提醒,首先,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务必当场索取并妥善保存好消费凭证,如发票、收据等;其次,购物发票的内容必须真实、具体、完整,包括交易日期、商品名称、品牌型号、数量、价格、经手人等信息,并加盖印章,对于特殊商品,如手机、车辆、家电等,还应填写串号、编号、发动机号和车架号等信息;再次,要强化证据意识,妥善保管日常消费中的协议合同、付款凭证、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材料,建议采用电子归档方式长期保存重要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