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难事、急事”事事办
金华开发区18名平安指导员活跃在基层一线
本报消息(记者 胡晨歆)“平安指导员既是治安隐患的‘排雷兵’,又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更是守护群众的平安使者。”市公安局江南分局平安专员王勋说。他口中的“平安指导员”,是江南公安分局为充实基层政法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在金华开发区各乡镇街道派驻的优秀中层干部,常驻指导开展平安综治、基层治理等工作。
为改善开发区平安建设出谋划策、为基层发展尽心尽力,自2019年进驻以来,这18名平安指导员活跃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公安民警能力、经验优势,将警务经验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急事有人办、难事有协商”。
每一个平安指导员都有相关工作背景,将自身优势与所在乡镇街道实际相结合,为基层治理工作打开了一扇扇“机会窗”。在开发区秋滨街道办事处的一间办公室里,平安指导员宗兴明正在调解因老人赡养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在他的调解下,最终既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又修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秋滨街道有22个村社,企业多、人员杂,急难险重的事件需要我们及时跟进处理。”宗兴明从警30多年,对风险急事处理具备丰富基层调解经验。今年年初,辖区企业一名试用期工人意外死亡,宗兴明一方面安抚家属情绪,一方面联合街道、司法所、劳动监察等部门开展调解,提出了既合法理又合情理的调解方案,成功化解这起纠纷。据悉,2024年,在宗兴明的指导下,秋滨街道6起亡人事件得到妥善处理,23起疑难纠纷被成功化解。
急事稳妥办,难事攻坚办,小事真心办。不同于城区,乡镇的矛盾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因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难事,要想解决,必然要面对许多堵点、难点。开发区洋埠镇平安指导员黄民国从2009年参加公安工作至今,一直工作在基层一线,致力于群众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对此,他不断研究对策,挖“症结”,破难事。
“每个村都有一名平安员,他们都是村干部,对村里情况熟悉,是我收集社情民意、摸排治安隐患、开展普法宣传的平安助手。他们平均每个月要处理25起矛盾纠纷。”黄民国说,平安员既是邻里和谐的开导员,更是协助社会治理的辅导员,邻里小事由他们出马解决,遇上了难事,自己再介入。
前不久,洋埠镇西十村的老谢因为15年前在铁路边搭的一个工具棚要被拆,产生抵触情绪。“在自己的地里搭棚为什么要拆,我不服。”
直到黄民国介入,老谢苦闷的心情才得以消散。黄民国找到村两委、铁路派出所等当事各方了解事情经过。原来,15年前铁路建设方施工时将老谢家未被征收的土地给硬化了,想着这块地种不了菜,老谢便干脆在上面搭了个棚放务农工具。但在铁路边搭大棚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必须拆除。得知情况后,黄民国和该村平安员从法律、安全等角度反复劝说,村里表示会给予老谢补偿,老谢最终同意拆棚,存在15年的安全隐患终于被消除了。
“村里的矛盾如果单从执法角度去处理也可以完成工作,但只有出于公心劝说,才能做到‘事心’双解。”黄民国说,在这过程中,平安指导员更要发挥调解员的作用,避免矛盾升级闹到派出所。
此外,平安指导员还要发挥与相关单位、部门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持续营造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他们在全区600余家规上企业开展法律宣传、安全宣传,为工人的“烦薪事”忙前忙后;针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冒充老板诈骗”等类型案件的反诈宣传,防止企业出现不必要的财产损失;通过警力下沉、扎根社区,及时发现排除风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宣传平安知识,让村头巷尾平安更足。
据了解,为保障平安指导员机制高效运行,江南公安分局构建“平安专员—平安指导员—平安员”三级管理体系,通过印发制度明确各层级职责边界,由平安专员考核平安指导员,突出其政策法规与应急指挥能力,平安指导员主动联合乡镇街道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培训各社区、村社平安员矛盾调解实操技能,并依托线上打卡通报与线下督导结合的动态考核机制倒逼履职。同时建立平安指导员履职台账,通过“周督导、月例会、季考核”机制强化过程管控,并定期评选先进个人、推广优秀经验激发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