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6版:今日开发区·特别报道

夏美丝 三尺讲台燃星火 万千桃李映初心

记者 俞夏冰 文/摄

“因为喜欢,所以坚守。”思考片刻后,夏美丝这样解释她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从教48载,在校长岗位上26年,她从三尺讲台开始深耕教坛,不仅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学生,更为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输送了养分。

全国星星火炬带头人、全国百名优秀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课程改革先锋模范校长、省三八红旗手、金华市首批名校长、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夏美丝头顶的光环无数,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热爱教育的真心与初心。

执粉笔如秉烛 点亮知识火种

1978年,夏美丝从金华师范学校理化科毕业,肩上也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重担。走向教师岗位相当于端起了那个年代的“铁饭碗”。勤奋、朴实、献身、创造的师范精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校训,成为她人生中的庄严承诺。

6年后,夏美丝历经高中、初中的教学洗礼,来到金华市环城小学任教。相比于初高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完全不同。“这样的跨度不亚于改行。”夏美丝说,但正是环城小学的教学经历让她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时影响她至深的是环城小学校长朱桂香。作为一名新来的年轻教师,夏美丝在环城小学开始试着上语文课。“因为没有经验,走上讲台前都没有把握。”她回忆,新岗位让她无所适从。那时,朱桂香校长带着一个本子走进她的课堂,听完她讲课后对她说:“夏美丝你是理科生,想不到语文也教得那么好!”温暖的鼓励给她带来莫大信心。

后来夏美丝重新教回数学课,在班里创新实施“作业批改优分制”“作业选做套餐制”,全新教学方式的背后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不同的孩子定制不同的作业套餐,极大调动了学生写作业的兴趣,改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状态。“我教的数学课从来没有补课过,但我们班每一学年的测试统考,数学成绩都名列前茅。”

此外,夏美丝还积极承担现代小学数学的省级实验课题,这是当时刚刚兴起的学科改革。她带的实验班共有49名学生,整班升入金华市第四中学,后来总共有20多名学生考上金华一中。“录取率相当高,这说明‘现代小学数学’实验具有后劲足的优势。”她说。”

天性喜欢小孩、不惧变化挑战、勇于开拓创新,夏美丝的职业生涯不仅得到领导的培养呵护,同事的关心关爱,更有学生的尊敬与家长的信任。多年来,她在教师这条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成更高的成就,收获更多的认可,这一切都让她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执牛耳如掌舵

创建一流名校

东苑小学筚路蓝缕的发展史不少人耳熟能详。1999年,东苑小学正式成立,学校面积24亩,1栋教学楼24个教室,学生不足300名。

“8月31日学生要报到,8月29日课桌还没到位,学校里的建筑垃圾未清,水电未通。”时至今日,26年前的窘境依然历历在目。开学筹备工作在夜以继日的忙碌中顺利进行,而横亘在夏美丝面前的问题络绎不绝,其中一个就是教师队伍。当时东苑小学仅有29名教师,且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那时候最难过的就是招生,学生家长对东苑小学不认可,不愿意来就读。”夏美丝说。

回顾最初的创校岁月,她感叹建校不易、塑魂更难。“优秀是逼出来的,也是奋斗出来的。”夏美丝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特别讲奉献、特别勇担当”带头冲锋,下定决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对年轻教师要多鼓励,对老教师也要多包容。”她从一线教师走上校长的岗位,深刻理解教师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因此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既充满人性化的温暖也带着奋勇争先的劲头。正是这种严慈并济的管理与温暖如家的氛围,最终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

夏美丝首先从老师的着装开始,逐渐规范老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老师首先要在外形上尽量展现美的一面,让学生有愉悦的感受,对他们的成长有益处。”她说。她还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东苑的老师,事事垂范,老师们身体力行,在她的鼓励下快速成长。

班主任对孩子影响大,夏美丝提议成立“东苑小学班主任工作坊”,帮助班主任更多地体验苦中有乐的美好情绪,珍惜和孩子们的感情,找到归属感。“班主任工作坊”还将全校班主任的优秀班会课录像,把班会设计和班主任工作论文等资料收集到学校网站上,征集“我的教育故事”汇编成书,年终编写《班主任工作得失录》。

在东苑小学期间,夏美丝着力培养出2名特级教师、5位省春蚕奖获得者;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等80多项荣誉称号。夏美丝本人成为全国“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曾获得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等殊荣。

而这里的学生也是幸福的,剪纸、象棋、十字绣、篮球、小发明、金华道情、航模、乒乓……在东苑小学,有一个庞大的校本课程体系,每周五下午半天时间,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特长班,在玩中学习。除本校老师外,还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校外专家为孩子们讲课、示范和指点。校本课程在东苑经历过几度开发、修订,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发展个性、实现梦想并从中受益。

“我希望师生都能成为大气、雅气、有灵气、有朝气的人,能做到言之有训、行之有范、眼中有人、心中有爱,我们培养的人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校园,关心家乡,学做大写的人。”夏美丝是如此要求的,也是如此做的。如今,东苑小学在校学生数3800余人,成为金华市区规模最大的小学,也成了家长、孩子心中的一流名校。

发余热如架桥

铺就未来通途

如今,69岁的夏美丝是金华市双溪实验学校的校长。“我为教育奉献了一辈子,无愧于心。”

2023年,为提升金华开发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结合双溪西路城市有机更新需要,开发区将西苑中学迁入宾虹路新校区,成立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金华市双溪实验学校,保障片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

双溪实验学校通过委托管理,引进绿城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课堂教学管理、线上线下教学研究等方面重点发力,把学校打造成为硬件一流、管理一流、特色一流、质量一流的优质名校。

“学校的声誉是靠一代一代人创出来的,不是哪一天从天上掉下来的,要形成学校的品牌拳头还要从最基础的做起。”夏美丝说。第一,要打造具有双溪辨识度的教师形象;第二,要从基础抓起,抓好集体备课。

“课堂要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好问题才能成就好课堂。从开学第一天起,”夏美丝就坚持“一线作战”,时常走进课堂巡课,观察教师的上课状态,关注学生的听课态度,她的听课笔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教师每节课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她对教学改进的思考和建议,多年从未间断。

这种“走动式”教学管理,拉近了她与师生的距离。她常说:“教育就是让校长看见师生,让师生看见校长。”正是在无数次巡课、听课、评课与研讨中,夏美丝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迭代升级,引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了学校办学品质。

精神可以立校,吃苦可抵万难。夏美丝以身作则,将一种拼劲融入日常,一年到头泡在校园。年轻教师吴佳琰深有感触地说:“夏校长的认真让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时刻提醒大家要给学生呈现最精彩的课堂。”在夏美丝眼中,教育是“有温度的事业”,不仅要成就学生更要成就老师。

一到学校,夏美丝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生命力,更令她欣慰的是看到更多年轻教师接过接力棒:“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一代代人的接力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