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人文

“画医”金宏平:穿过纸张与古人“对话”

记者 金晓 文/摄

“这幅民国时期的书法作品保存不当,破碎很严重,很多字不完整。整体看下来最难补的就是这个字,大致能看出门字框偏旁,但具体是‘闲’还是‘间’,要根据原意来判断。”昨天,在兰溪老城区的集古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传承人金宏平拿着一片缺损碎纸片轻蘸清水,放在缺损大小吻合处,轻轻按压平整……一件残损书法作品慢慢恢复原貌。

画心:是本,要最大程度保护好

“古迹重装如病延医。”装裱行业称装裱师为“画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明代鉴赏家周嘉胄在《装潢志》中说:“装潢优劣,实名迹存亡系焉。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

“中医讲究标本兼治,作为‘画医’,要先保本再治标。本就是画心,就是要最大程度保护好画心质地不受伤害,能用物理方法尽量不用化学方法,尽可能延续作品的寿命。”“八婺金匠”金宏平指着满墙字画说,这些都是他修复的。

装裱技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古字画修复更是处处蕴含着“慢工细活”的技术和经验。金宏平说,他15岁时开始为村里人写春联、对联,“只当练字”。一个偶然机会,他认识了师父章华峰,章华峰是民国时期金华地区著名花鸟画家孙秉之的专职裱画师。“那时候我绘画技术不好,师父让我先学画,临摹了很多名家大师作品。‘苏裱’的技艺靠口耳相传,上色落笔的颜色深浅、纸张覆盖的厚薄,甚至糨糊浓度,每张字画都不同,全凭经验判断。”

让一幅古字画重现光彩,“手术”前首先要清除字画上的污垢,接着“开刀”“接骨”“整容”,最后“穿”上精美合适的“衣服”。金宏平介绍,古字画修复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洗”,用清水把画洗干净;第二步“揭”,把后面的覆背纸揭掉;第三步“补”,把破损处修补平整;第四步“全”,在残缺处用相同的墨上色。

作为一名古字画修复师,金宏平除了有高超的修复技艺,还具备较高的文学、书法及美术素养。“修复古字画过程中,经常遇到预料不到的难题,每个细节都很重要。有时会发现古人修复的痕迹,感觉在与古人对话、交流,分析、思考古代的修复方法,这种穿越感很好。”

静心:让古字画“濒死重生”

2020年底,金宏平好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何志刚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段金宏平修复古字画的视频,引起广西南宁怡竹斋店主杨伟平的注意。杨伟平打电话给何志刚:“我有件东西要修复,得找个可靠且技艺精湛的人。”

杨伟平要修复的是康有为写给爱新觉罗·溥仪的一幅奏折长卷(412厘米×19厘米),共1161字。这幅长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如修复不当,便是二次破坏。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2021年4月,金宏平和杨伟平在兰溪见面,商定奏折长卷装裱修复方案。“拿到奏折长卷,我发现难度比料想的大多了,大大小小纸张碎片有上千张。”金宏平邀请何志刚一起参与长卷修复。“这是一件书法作品,这方面何老师更擅长。”

“除了书法作品的内容,我还专门找来同时期的纸张,这才经得起历史考验。”修复古字画并不是把残破之处补全,而是要还原其本来面目。

为了静下心来修复长卷,金宏平和何志刚常常从晚上忙到次日清晨。历经两个多月熬夜,长卷修复后交付,得到杨伟平和广西南宁市博物馆馆长张晓剑的高度认可。

“学艺之人当学最上一层之真法,既然做了就要做精品。”从业38年,金宏平除了装裱字画、策划画展、布展,尤其擅长修复破旧的古字画。他成功修复明代、清代名家字画60多幅,其中,国宝级藏品有吴梅村雪景图、梁同书书法、康有为奏折长卷3件。

匠心:源于对艺术的敬畏

即便有绝技在身,金宏平修复古字画时心里还是始终紧绷着一根弦,那就是“敬畏”。古字画修复,不仅是对字画的修复、保护和延续,还是对文明绵延记录与见证的留存和传承。

修复古字画时,金宏平坚持最传统的做法,修旧如旧是基本原则。虽然现在的技术和化学试剂“修旧如新”也可以做到,但他并不认同。

作为兰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对待这一行业,金宏平还是很乐观。“只要有人收藏字画,字画修复就不会消失。历经千年,这门技艺也不可能说没就没了。当然,修复技艺要在传承中与时俱进,才会发展、进步。”

“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时至今日,虽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周嘉胄所处时代确实有天壤之别,但“良工”仍是为“故物”续命的关键因素。金宏平认为,古字画修复要耐得住寂寞,这是一门程序繁复的“冷”技艺,“费神耗时,也有些枯燥。我们必须用心去呵护、医治,才能让‘病入膏肓’的古字画活起来,焕发艺术生命的新风采”。他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接力传承,将古字画修复这门传统技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