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激活南市街道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本报消息(记者 卢师慧 通讯员 张格格 杜卡尔)春日暖阳下,东阳市南市街道山联村大峡谷影视拍摄基地内,某仙侠题材剧组正利用瀑布景观拍摄关键戏份。阳光下,绿树掩映、飞瀑如练,宛若世外桃源。基地负责人俞文进介绍,自2023年投入使用以来,这里已吸引《云之羽》《锦绣凰途》等上百个剧组前来拍摄。山联村的红火正是南市街道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红色铸魂
打造教育新矩阵
走进紫溪村的邵飘萍故居陈列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革命文物生动再现烈士邵飘萍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
近年来,南市街道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与基层党建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带。
以邵飘萍红色文化为核心,南市街道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调研,系统梳理红色历史脉络,挖掘红色故事,提炼红色精神。目前,该街道已规划打造邵飘萍故居陈列馆、飘萍广场、黄文玉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教学点,形成“红色点位串联、红色文化成带”格局。通过党组织统筹协调,各点位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活动联动,构建了“串珠成线”的红色教育阵地。
南市街道还通过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红色点位。去年,共开展现场教学20余次,累计培训干部655人次。同时,定期举办红色故事宣讲活动,邀请老党员、党史专家为辖区群众讲述革命历史,让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共富聚力
工坊铺就幸福路
连日来,南市街道梨枫村的梨川漫谷景区游人如织。该村党员干部杜忠芳在梨川漫谷共富工坊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笑容:“看着村里越来越好,我们干劲十足。”
梨川漫谷景区是浙江省、东阳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也是村民入股1000多万元打造的文旅项目,去年2月对外开放。去年,该景区实现营收近千万元,成为东阳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点。随着景区知名度提升,南市街道在梨川漫谷设立共富工坊,以党建为引领,推动项目发展,凝聚干群合力,助力乡村振兴。
梨枫村党支部深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在于干。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瑞千说:“引进梨川漫谷景区项目后,我们整合资源,党员干部带头入股,鼓励村民就地就业创业,共同为村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目前,村民入股率达95%以上,去年每名村民领到1000元分红。景区员工超半数为本村村民,民宿、餐饮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实现在家门口致富。
梨川漫谷共富工坊的成功并非个例。南市街道还以党建联建搭建助残平台,成立携手同心共富工坊,联动5家企业开展来料加工,帮助16名残疾人实现月均增收千元。此外,街道还成立彩花箱包共富工坊,助力女性就业,进一步拓宽共富路径。“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拓展已有共富工坊的内涵与外延,打造更多共富工坊,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致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片区联动
聚沙成塔促振兴
2024年,南市街道制定《和美乡村先行示范片区规划初步设计》,以紫溪村、梨枫村、山联村为核心,三村联动,去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计超200万元,探索出一条通过“党建+”模式建设现代美丽乡村的新路径。
“党建联建让分散资源聚沙成塔。”南市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将通过整合交通、文旅等部门资源,实现3个村的道路提升、标识系统互通,并由15公里骑行绿道串联起生态景观与产业节点。未来,梨枫村将打造“魔法森林”夜游经济,山联村建设山地骑行路线激活田园休闲,紫溪村深耕红色研学与乡创孵化,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片区通过“内育外引”的乡创共同体模式,整合本土文化、特色产业与外部资源,构建“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目前,首期工程已进入筹备阶段,预计今年底前完成核心区域建设。未来记者中心、山地骑行路线等重点项目将陆续开放,“养贤田”研学项目、乡创中心等举措正推动“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目标落地生根。
从红色文化浸润到共富工坊造血,从单村突破到片区协同,南市街道以党建之笔绘就的“全域和美、万象共兴”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