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籍中 邂逅一个盛放的春天
记者 郑宇恒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心灵舒展的时机。当阳光穿透云层,春风带着暖意拂过身侧,捧一本书窝在角落,刚抽芽的树梢沙沙作响,混着翻动书页的声音,让人静下心来,享受当下的松弛与美好。
漫漫春日宜读书,接下来推荐的5本书各有滋味,既能让你跟着文字去远方,也能在故事里照见自己。
《人间草木》
作者:汪曾祺
春天是温暖的,翻开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更是能在素淡的笔墨中,获得一份浸透在生活中的温暖,得到心灵的治愈。
本书是汪曾祺记录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的散文集,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的美丽景致,回忆令人垂涎的美食,介绍乡土民俗和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
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有的只是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与感悟——葡萄卷须是有淡淡甜味的;苹果花像雪,而梨花是月亮做的;夏天的栀子花粗粗大大,香得掸不开;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汪曾祺在文字间向读者传达他对生活极致的热爱。读完这本书后,记得在忙碌的生活里慢下来,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羊道·春牧场》
作者:李娟
不同民族的人们用各自的方式奔向春天。哈萨克族的牧民会在春季,将牲畜赶到浅山区、平原甚至半荒漠地带,以便于结合地形、草原和水源情况安排接羔育幼和剪毛。
作者李娟跟随哈萨克族扎克拜妈妈一家历经寒暑,在新疆最北部的阿勒泰山区游牧、转场、迁徙,写下《羊道》三部曲,《春牧场》是该系列的开篇之作。
书中扎克拜妈妈带领一大家子,从乌伦古河畔迁往额尔齐斯河北岸的塔门尔图春牧场。他们一路逶迤而行,饮冰山雪水,食简单干粮,照顾浩浩荡荡的大小羊群,为驮载的骆驼“脱衣”减负,躲过飞沙走石的大风,涉过荒原寒冷的大水……
转场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关键环节,牧民们每年会根据季节变化,在春、夏、秋、冬四季牧场间进行多次转场,以便让草原通过轮牧休养生息,这不仅指畜群的转移,还是牧民一次次的举家搬迁。在《春牧场》中,读者能够跟随牧民的脚步,看他们如何以坚韧与智慧,面对转场路上未知的挑战,去迎接丰饶的季节。
《诗人十四个》
作者:黄晓丹
这是一本围绕“春天”意象与“青春”经验展开的书,作者黄晓丹通过古诗词阐释友情、孤独、情欲、死亡、别离五种生命事件,探讨渴求与接纳两种生命态度。
全书以“春”为线索,分为春山的追寻、春云的思念、春兰的孤独、春夜的情迷、春闺的伤逝、春江的别离、春去的遗响七章,共介绍了十四位古代诗人。每个章节选取两位诗人,深入探讨他们在各自主题下的文学样貌与个人气质,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诗歌的不同解读,展现生命的矛盾性和可能性。
就如本书封面写着的“以现代心理学视角解读古代诗人,以诗词的幽微之美共情现代心灵”一样,作者将学术、生活与古诗词结合,尝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诗词,她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细节融入其中,进而在这场始于1600年前的诗歌沙龙中,唤醒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柳林风声》
作者:【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这是一本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书,发表于1908年,源于肯尼斯·格雷厄姆为儿子所讲的睡前故事。书中塑造了四个性格迥异的动物形象:胆小却渴望冒险的鼹鼠、总是在朋友需要时伸出援手的河鼠、稳重可靠的老獾,以及狂妄自大的蛤蟆。
故事以春天为起点,厌倦了春季大扫除的鼹鼠离开家,陆续结识了住在河岸边的河鼠、隐居在森林中的老獾和拥有一座豪华府邸的蛤蟆,四只动物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蛤蟆开走了别人的汽车,被捕入狱,后来经过一路的波折,它回到了家乡,并在三位朋友的帮助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彻底改变了任性妄为的性格,变得温和谦逊。
这个故事通过动物的视角观察大自然及人类社会,不仅能带给读者童话般的奇妙体验,还探讨了友谊、冒险、责任与成长等话题,富含哲理,是一本适合亲子共读的书。
《醒来的森林》
作者:【美】约翰·巴勒斯
春季是人们亲近自然的最佳时节。走在街边、公园、山林里,清脆的鸟鸣总能吸引人们的注意。《醒来的森林》就是一本关于鸟的书。
本书共八章,是以作者在美国东部卡茨基尔山及哈德逊河畔观察鸟类的生活经历写就的散文集。在这部作品中,能听到林中百鸟的音乐盛会,也能看到鸟儿如何求爱、筑巢、育雏及彼此间的争斗……
与其他单纯描写和记录鸟类的书籍不同,约翰·巴勒斯还对鸟的生存环境加以关注,他笔下的鸟类、树林、山川互为增色,描绘了一片广袤而生动的自然之林。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享受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了解原野和丛林的知识,即使身居闹市,也能将森林中的鸟鸣声收纳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