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金华农业 向“新”提质

(紧接第1版)同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博览会暨中国(永康)农林装备博览会上,我市农机企业展区亮点纷呈,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

“得益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这几年我们的产品销量一直在增长。”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农机研究院院长张宝欢说。

数字变革

重构农业生态农事服务

在金华智慧农业的版图上,“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让“会种田”变成“慧种田”。

该平台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20余项指标,配合AI算法生成精准施肥方案、病虫害防治方案,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分析,结合水稻生育期,生成农事简报。农户只需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便可预定农事服务,并跟进订单进展。

“数字技术让农业从‘靠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生产部经理祖洪影介绍,2024年该公司提供了工厂化育秧服务3万亩(其中早稻1万亩),带动周边超百户农户增收,而今年已接到工厂化育秧订单约2万亩。

类似的智慧化实践正在金华多点开花:浦江县在葡萄产业上推广应用数字化管理,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思维”赋能葡萄园种植销售,每亩增加效益超10%;兰溪市汤友贵家庭农场创新应用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亩增效益20%以上,入选全省智慧农业十大典型案例。

除了数字化管理平台,无人机正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角。东阳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采用“植飞农业+农机大户”联营模式,为种粮大户提供从培训指导到保养维修的全方位配套服务,打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目前,该中心拥有80余架植保无人机,持证飞手60余名,去年服务面积约38万亩次。

这些变革背后,是我市对智慧农业的前瞻布局。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牧场、渔场)38个、未来农场4个,未来农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强化“科技内核”。从实验室里破土而出的种业芯片,到丘陵山地间活跃的智能农机,再到数字云端流转的农业生态,金华农业的这场“质变”,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