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用制度为技术托底 推动科技向善而行

□胡婷

你用过DeepSeek吗?随着AI大模型迅猛发展,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正掀起技术革新浪潮,席卷、赋能众多产业。有人说AI大模型是工作生活好帮手,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AI大模型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风险引起广泛关注,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不法分子以AI大模型的名义,进行网络钓鱼诈骗活动,发布虚假信息,以轻松赚取高额收入为诱饵,诱骗用户购买内容多为注水拼凑的课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亟待解决,AI大模型的训练依赖于大量数据,部分用户未经授权,便将他人的文字、图片等数据“投喂”AI大模型,生成的作品与原作高度相似,并应用于营利性商业渠道,侵犯原作者权益,易造成知识产权纠纷。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技术工具属性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失衡。如何在技术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找到平衡?我们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应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治理AI大模型‌风险,需要构筑“技术+制度”双重防线。比如,构建AI创作溯源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溯源追踪,一旦发现虚假信息便可介入,快速阻断扩散路径。用AI制约AI,但技术防御永远需要制度托底。面对新情况,‌监管体系应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设计转型。我国针对高风险AI应用的实施细则在不断完善,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也将于9月1日起施行,重点解决“哪些是生成的”“谁生成的”“从哪里生成的”等问题,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这种精细化的治理思维,既避免了一刀切对创新的扼杀,又守住了安全底线。

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与其在风险爆发后被动应对,不如在浪潮兴起时构筑堤坝。只有建立涵盖技术防控、制度约束、伦理引导的立体化治理体系,才能让AI大模型释放创新动能,实现科技向善的终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