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市民问政

记者调查

有了“长护险”,失能老人受益多

记者 申季灵

今年1月1日起,我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式实施。长护险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情况导致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失能老人提供基本护理保障,更好地满足重度失能老人护理需求,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减轻照护者的家庭负担。

目前,市区已有29家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长护险参保人员提供机构护理服务或居家护理服务。市区首批享受长护险待遇的重度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照护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长护险提供75项照护服务

3月24日下午,午睡结束后,80多岁的葛景东(化名)在护理员的协助下进行康复训练。“作为一家综合性养老机构,为了更好地照护老人,根据相关要求我们设置了长护险专区,现在专区住着14名老人。”金华市银湖暖夕阳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葛景东去年突发脑梗,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并出现认知障碍。“每天要喂饭、清洁,子女工作都忙,我一个人真是有心无力。”葛景东的老伴说,全家人商议后,去年7月,她陪着葛景东一同住进了该养老服务机构。3月初,经过申请、评估、公示后,葛景东成为市区第一批长护险受益人之一,住进了长护险专区。“去年因为生病,瘦得皮包骨头,现在胖了不少,脸色好看多了。”葛爷爷老伴开心地说,这多亏了护理员和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的细心照料。

记者在现场看到,长护险专区配备多名持证护理员。除清洁、失禁护理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护理员们还要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药物喂服、鼻饲照护、压疮护理等医疗护理。“每名老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我们会按照老人的实际需要提供不同的照护服务。”护理员李素丽说。

“吕奶奶,今天晚上吃鸡蛋面。”74岁的吕美霞(化名)住在金华绿城颐养中心已有5年时间。这个月,她和其他19名老人共同搬进了中心刚开设的长护险专区。

吕美霞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基础性疾病,长期卧床,一日三餐需要协助进食。“吕奶奶胃口很好,吃什么都感觉很香。是不是呀,吕奶奶?”护理员边喂边与吕美霞聊天。由于认知障碍,吕美霞经常答非所问。但这并不影响工作人员对吕美霞的喜爱。“吕奶奶每天都乐呵呵的,看到她的笑脸,我也会不自觉地跟着笑。”绿城颐养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吃完晚饭不久,护理员们又开始每隔两小时一次的定期巡房,并协助躺在床上的失能老人翻身,更换尿垫、纸尿裤等。

现阶段,我市长护险的护理服务涵盖2大类共计75项护理服务项目,其中包括42项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和33项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基本满足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养老服务机构在提供全方位照护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休闲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失能老人老有所“护”、老有所乐。

每人每月补助1000多元

根据《金华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办法》规定的缴费标准,长护险保费按自然年度筹集,以用人单位、个人以及财政共同分担为主。

个人缴纳的保费不高,可享受的待遇不低。据了解,长护险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护理服务费、护理设备使用费、护理耗材费等费用。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居家护理服务或机构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支付标准为60元/小时,每人每月不超过25个小时,其中基金支付80%;机构护理服务支付标准不超过80元/床日,其中基金支付70%。

也就是说,重度失能老人选择居家护理服务,每月长护险基金最多可报销1200元,选择机构护理服务,每月长护险基金最多可报销1680元。长护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绿城颐养中心,像吕奶奶这样需要特护服务的,每月护理费约2680元。“吕美霞现在享受长护险待遇,每月能报销1680元,她家人每月只需出1000元护理费就行了。”金华绿城颐养中心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长护险专区开设后,有的家属主动来问,我家的老人能否享受长护险待遇。还有一些失智老人的家属希望将失智老人也纳入长护险。”绿城颐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长护险起步阶段,我市重点解决长期重度失能人员基本保障需求。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市区养老服务机构里居住的养老人员以本地人居多,但也有一些外地户籍老人随子女迁移到金华生活,随后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因没有参加金华长护险,目前还无法享受长护险待遇。金华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各地区实际情况不同,今后随着长护险在全国各地铺开,居住在我市的外地参保人员也有望享受到相应的长护险政策。

长护险要走好走远,专业护理人才不可缺少。“长护险专区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都有更高要求,为了应对长护险专区入住人员的扩容,我们想提前招几名相对比较年轻的养老护理员,但目前很难招,人才很稀缺。”市区一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负责人提出,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