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鲤特助、校长助理、小爱学生观察团、跟校长叔叔约个饭……
“校园小主人”建言献策促成长
记者 叶骏
江鲤特助、校长助理、小爱学生观察团、跟校长叔叔约个饭……近年来,我市不少学校开设锻炼学生建言献策能力的岗位与活动,鼓励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建言献策,激发了学生合作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小主人翁意识,学会承担起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同时,也畅通了校内外沟通渠道,提升了校园民主管理水平,营造了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多元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江滨“江鲤特助” 江滨小主人,童声议童事
早上与校长一起迎接师生进校,课间巡查校园发现好人好事、存在问题,参加周五学校行政会并作一周工作汇报,次周晨会上作小结发言、颁发“五育卡”……
金华市江滨小学三(4)班学生徐一航这周特别兴奋,因为他和其他7名同龄人一起成为这个学期首批“江鲤特助”,在日常学习之外承担“小校长”职责。
从这周开始,江滨小学“江鲤特助”在去年基础上推出升级版,周一晨会大转盘随机抽取,产生三年级8个班学号同为45号的8名“江鲤特助”,随后进行培训,明确团队分工,分5个组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侧重点,开展交流合作。
与徐一航同组的是隔壁班的章文轩与杨泽正,徐一航主要关注“智”,其余两人侧重关注“体”。在晨读时,他们三人会一同前往五六年级所在的教学楼,逐班巡查,主要看各班卫生情况以及老师是否在场,如果看到有纸屑等垃圾,也会随手捡起放入塑料袋。
让同学们羡慕的“特助”,也有一定“特权”。如有权在全校范围内分发5张五育卡,得到卡的同学可从校长手中换取相应奖励;周一晨会与下一任“特助”交接并与校长、同伴合影。今年还新增一个环节——周三校长接待日,向各个“特助”发放嘉宾卡,邀请其家长来校体验食堂中餐,与校长面对面交流。
“江鲤特助”从儿童视角观察校园,有不少“平视的发现”:大部分同学早上进校会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很多同学主动承担校园卫生工作、老师会主动帮值日同学打扫卫生、食堂饭菜很干净美味。也能发现不少问题:少数班级教室地上有垃圾,日常清洁有待加强;有的楼梯拐角处的栏杆容易刮到人……“保持一个文明有素质的校园,我们还要一起努力。”
做“江鲤特助”对学生也是一个考验。章文轩同学说:“跟岗时间还是有限的,但对校长工作有了更多了解。自己在这次活动中也成长了许多,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与不足。”
校长石如意告诉他们,“特助”只有一周,但“你们都是校长心中永远的好助手,今后也希望你们继续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让学校变得更美好更温暖”。
荣光校长助理
赋能校园进步个人成长
“学校嘉年华、吉尼斯等特色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们希望以月、周为单位开展更多课外活动。”
“希望可以设立荣宝信箱,让同学们写下成长的烦恼、学校发展的好建议。”
3月24日下午,金华市荣光学校小学部召开春季学期校长助理工作会议。围绕校园管理优化、学生职责深化、文化建设创新等议题,校长徐锦生与学生校长助理展开面对面交流,小助理们积极建言献策,纷纷提出自己的所见所思。
603班陈一然同学提出三条看法:一是随着同学们长大长高,进餐时食堂餐桌显得有些不适应,餐桌尺寸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二是表扬食堂餐品好,大厨叔叔做菜很用心;三是希望厕所冲水设备能做一次整体排查并及时修缮。
“我们将采纳助理建议,在红绿灯路口设立‘文明督导岗’,并逐步推进音乐角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与文化氛围。”徐锦生认真听取并逐条回应,称赞同学们“心系校园、建议切实”。
随后,徐校长寄语这些认真履职的“校园小主人”:“这些实践将成为你们成长的最好见证。”徐若桐、吕桦泰等校长助理表示,校长的鼓励让大家充满干劲。“我们将动员更多同学参与校园建设,让这里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小爱学生观察团”
“儿童友好”我助力
“我建议学校的座椅换成多功能座椅,能上课、能睡觉。”“希望在学校门口的非机动车道旁设置爱心头盔安全借用窗。”“希望有一个‘小秘密’信箱,只有老师可以看,有些话我不敢说出口,但可以写下来。”“我希望在城郊能打造一片‘共享田园’”……
从2023年3月开始,金东区实验小学成立“小爱学生观察团”,类似儿童视角的建议校长方青收到很多,很多都已及时落实。她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主人翁意识的增强,细心观察、关心学校与他人的能力在提升。
“小爱学生观察团”成员从当初的56名增加到现在的118名,每周固定时段开展社群互动、分享交流;每月开展一次儿童友好系列实践活动;全年持续性征集儿童视角建议。学校先后举行“儿童友好城市金点子”“寻找家乡变化领路人”“我是家乡代言人”“出一身快乐的汗”等系列活动。
“小爱学生观察团”是儿童心声的汇集地,成为“一米高度看城市”的重要平台,全面保障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的重要载体。孩子们关注的焦点远不止于校内,社区、社会都是他们看世界、关心生活的所在,“建议公共厕所内外都铺上一层防滑垫”“口袋公园最好能更有儿童趣味”。
校长方青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坐学生的儿童椅,一下子就塌掉了,我开玩笑‘这不适合我这个胖老师’。没想到学生们反应很快,马上提出学校不光是孩子的,也应该是老师的,应该设置更多老师休闲的设施。这就是从他们身上自然散发出来的思维与立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对此大为赞赏:“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青少年的心声需要得到倾听与重视。”“让我们聆听这些声音并采取坚定的行动,为每一名儿童创造更加包容、安全和可持续的世界。”
李渔“校长约饭”与学生自治
授人以渔“无忧慧学”
“为什么我们只有春游和秋游,能不能再加夏游和冬游呀?四季那么美,我们都要去看看。”“校长叔叔,哪天我们可以吃上自己亲手做的午餐?”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诉求与建议,金华市李渔小学自2022年开始设立“跟校长叔叔约个饭”活动,每周一中午邀请六七名学生与校长同桌共餐,至今累计已开展130多期,近千名学生参加。学生们与校长贾洪华谈菜品、聊学校、说梦想、话兴趣,话题大到未来想做什么,小到最喜欢哪位老师,学生们似乎总有许多独特的想法。学校还举行“月度最佳问题”评选,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观点,培养思辨能力。
除了跟校长约饭,李渔小学还开展了“和好朋友约饭”“校长信箱约饭”“问题墙约饭”等活动,将儿童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赋予学生“校园主人”的参与感。学生提出的很多个性化需求均得到重视与实现,如“渔悦”中队提出“校园放风筝”的愿望后,学校策划“三月寻春放纸鹞”实践活动,并衍生出全校参与的“210纸鹞节”超学科学习;学生提出“放学击掌告别”“六一无米饭午餐”“穿睡衣上学日”等创意均被采纳,并成为校园特色活动。
李渔小学还设立了“小渔国旗队”“CC礼仪队”等7支特色自治队伍,262名队员覆盖全校15%学生,全年开展活动630余次,涵盖校园服务、活动策划、文明督导等。该校通过特色活动和学生自治体系,构建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潜能的成长生态,为破解教育焦虑、重塑儿童成长环境提供了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