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N”管理模式
给流动党员一个温暖的“家”
本报消息(记者 吴璇)“白天在店里看店,晚上参加社区巡查,挺好,能为大家做点事。”夏子威是来自丽水庆元的流动党员,在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三路口城中村经营一家烟酒店。不久前,他找到网格员朱凯丽,表达了想加入社区消防安全先锋岗的想法。考虑到夏子威的实际情况,社区安排他参加晚上的消防安全巡查,上岗前又让人给他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如今,夏子威成为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一员。
这是社区党委创新推出辖区流动党员“1+3+N”管理模式带来的变化。为确保辖区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今年以来,社区干部、网格长(员)、党员志愿者等采取“进网+走企+入户+扫楼”方式,第一时间帮助流动党员实地报到。同时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活动,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实现流出党员基本情况、流入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思想动态“五掌握”。
为破解流入地“管不好”,流出地“管不到”的难题,让流动党员“流而有管、流而有为”,三路口社区党委创新推出辖区流动党员“1+3+N”管理模式。即建立“1”个流动党员信息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收集流动党员个人信息,为后续开展精准管理和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同时,建立学习、活动、关怀三大关爱体系,一是结合流动党员工作特性开通多样的学习渠道,方便党员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家”;二是结合流动党员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党建活动,在志愿服务中回到“家”;三是在支部与流动党员之间实施“手拉手”联系对接机制,开展定期走访或电访,让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N”是指社区根据流动党员所处网格和就业岗位,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消防安全宣传、食品安全宣传、反诈宣传、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等先锋示范岗,为社会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徐前是三路口社区第一党支部的一名流动党员,常年在南京工作,但始终心系家乡,关心社区建设。春节前夕,徐前回到金华,第一时间向社区党委详细汇报了自己在南京的工作情况、思想动态以及对党的理论学习的体会。
“虽然在外地工作,但我们党支部书记一直和我保持联系,定期关心我的工作、生活情况。”徐前说,时常能收到党组织“红色快递”寄来的理念学习资料,自己也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学习动态及思想。
3月初,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7名流动党员踊跃参加。他们走进孤寡老人家中,不仅为老人送上物资,还帮忙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第六党支部的潘晓军就是其中一位,他来自衢州市龙游县,目前在金华开网约车。“社区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和举措,让我感觉像回家一样亲切。”潘晓军说。
据悉,社区现有流动党员30人,通过“1+3+N”管理模式已全部纳入社区党员管理,其中主动要求加入社区各种先锋岗的就有25人,已成为社区基层治理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