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空间腾挪 品质提升 业态融合

我市林苗一体化改革推动花木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消息(记者 倪晗)昨日,记者来到位于婺城区的中国(金华)园林产业创新工厂项目现场,一幢五层的单体建筑在葱茏植被中拔地而起。走进其中,项目匠心打造的“园林之眼”,整个造型宛如绿意丛中一只明亮的眼睛。“主体已建设完成,玻璃幕墙、外墙涂料、配电房处于施工中,项目旨在聚焦花卉苗木产业,开展苗木产品创新,孵化技术人才,推动苗木行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负责人李远峰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市聚焦破解苗木产业空间少、转型难、带富弱难题,利用入选全省首个林苗一体化改革试点为契机,主动探索空间腾挪、品质提升、业态融合的苗木新发展路径,推动花木产业向集约化、市场化、精品化转型。数据显示,婺城区已流转土地1757亩,金东区已流转土地2230亩,成功举行首批林苗一体化产业园项目意向签约仪式,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走进澧浦镇精品苗木示范产业园,造型各异的苗木令人眼前一亮。“我们流转了140余亩土地,引入行业龙头大自然园艺,打造精品苗木示范产业园,为村集体增收150万元。”澧浦镇有关负责人说,通过招商引资,对接洽谈了60余家苗木生产主体,加快苗木产业向庭院景观、家庭园艺等高端化市场转型升级。

按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和多元融合发展思路,我市加快产业块状集群发展,提升苗木产业核心竞争力。探索村企共富,属地乡镇联合各村成立强村公司,以“土地出租+股份合作”方式与国企建立合作经营,实现试点村林地效益提升带富、村集体入股分红带富、产业转型发展共富。婺城区试点范围内4个村1043户居民2438人,以林地每亩800元、园地(耕地)每亩1200元入股,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200万元以上,带动村民就业200人以上。金东区试点范围内9个村2906户居民7547人,通过林苗一体化改革试点,土地以每亩5.7万元流转,平均每人可直接获得资金1.7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3亿元,带动村民就业400人以上。

我市还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资源收储、直接投资等,实现生态资源资产市场化运营和产业化开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林业贷款支持,把苗木活体资产变成优质固定资产。近年来,我市已向花木行业发放贷款33.52亿元,其中累计发放花木贷8亿元;依托物联网北斗定位技术和低空应用智能巡查技术,赋能金融监管,降低监管费20%,为农户节约资金使用成本达15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