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历经三次绿色转型发展 成为降解塑料行业标杆

振兴实业竞逐循环经济新赛道

本报消息(记者 胡哲南 报道组 谭孝军)昨日,在永康市振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正将淀粉衍生物与纳米纤维素融合,制成能在6个月内完全降解的农用膜——这项由院士团队攻关的生物基材料技术,使该公司2024年产值突破亿元,成为金华市降解塑料行业标杆。

从2004年生产垃圾桶起步,振兴实业历经三次绿色发展转型:2010年抓住垃圾分类风口转型可降解垃圾袋;2021年成立院士工作站,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24年,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市场,成为绿色循环经济领域的佼佼者。经过多年耕耘,该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全降解农用地膜、可降解垃圾袋、全降解购物袋、可循环使用无纺布袋等系列产品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走进振兴实业生产车间,自动化流水线上的8名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归集、装袋。该公司董事长徐进星指着产品介绍说:“我们市场表现很稳定,这是为江西分宜客户定制的订单。”作为浙江制造品字标全降解垃圾袋标准主起草单位,该公司现拥有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高速多功能吹膜机器、多功能制袋机器等设备100多台,日产能达到可降解膜50吨,全降解膜10吨以上。如今,该公司产品已荣获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2021年,在市县两级科协支持下,振兴实业与杭州市化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如今,该公司已成为浙江省生物基全降解与纳米材料创新中心产业联盟单位,拥有产品发明专利6项、实用专利30多项,并成功跻身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列。在姚献平院长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振兴实业在生物全降解纳米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徐进星说,与普通塑料膜相比,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袋)降解后只剩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零污染。

近年来,金华市农科院等相关科研机构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苏、吉林、新疆等地进行实地测试。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具有显著的保肥减肥节药作用,节水抗旱效果明显,产品比较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

振兴实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从未停歇。该公司研发部经理徐璐介绍,他们根据各地土壤、气候、农作物等客观条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升级,“量身打造”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绿色生态和高效农业的共生共赢。

据悉,该公司正加紧谋划高端膜产业,意欲在手机、半导体、医疗等领域“施展拳脚”,在巩固优势产品的同时,竞逐发展新赛道,推动企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