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论传播“朋友圈”更加年轻更有活力
□章馨予
日前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优化理论传播矩阵,以思想之力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新时代的理论传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在传播主体、内容、形式、阵地四个维度创新突破,推动理论传播深入人心。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关键在于争取、赢得年轻人。目前全市6700余名宣讲员中,80后、90后、00后占95%,“婺江潮声”青年宣讲百人计划更汇聚了机关、学校、企业等各领域青年才俊。其实,理论与群众生活同频共振的特性,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主体和受众。不妨进一步打破壁垒,吸纳更多新经济、新社会组织青年人才,让理论传播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讲好理论的关键在于贴近生活。一直以来,金华的宣讲员们深入基层,将文旅融合、基层治理、乡村全面振兴等“大主题”转化为群众身边的“小故事”。可见,要讲出真正入脑入心的生动内容,建立双向互动的传播机制至关重要。如在志愿服务、专题调研中把准群众需求,或是建立“群众点单、宣讲员接单”的供需对接机制等,理论才能既“解渴”又“管用”。
“阳春白雪”的传统理论宣讲往往难以引起听众共鸣,只有转化为群众听得懂、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理论的可亲可近。这方面,我市创新蹲点式、快闪式、情景式、辩论式等理论宣讲形式。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理论传播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达到了“破圈层”“跨代际”的良好效果。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理论传播的前沿阵地。当前,金华已形成较完善的理论宣讲体系:“沉下去”在田间、车间开设“板凳课堂”,“走出去”登上全省乃至全国性的更大舞台,“上云端”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效应。今后,还可在创新载体上继续发力,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讲阵地,群众随时随地可听可学,思想的种子就能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