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樱花盛放引客来

文学采风绘赤岸塘边共富新图景

本报消息(记者 王志坚)日前,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组织10多位作家、摄影师和文学爱好者走进义乌赤岸镇塘边村,开展“唱响艺术乡建,为乡村振兴赋能”文学采风活动。塘边村这座藏于群山间的千年古村,正通过“樱花+人文”的独特模式,为艺术创作注入鲜活灵感。

走在蜀墅塘堤坝上,陪同采风的塘边村妇联主席、文体志愿服务队队长成海玉介绍,蜀墅塘畔共有280株染井吉野樱,眼下正是樱花全盛期。粉白花瓣如云似雾,湖面倒影与樱花相映,“双镜樱花”景观每天吸引大批摄影爱好者来拍照游乐。

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赏花打卡,塘边村每年3月底都举办春日限定市集,让游客体验樱花文创、特色荷叶茶,参与“樱花笺题诗”传统文化活动等。

“不只是樱花节,我们村是在着力构建四季不落幕的自然风光美丽画卷。”对着湖水清澈如镜的蜀墅塘,成海玉自豪地说。蜀墅塘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米,晴天时碧波倒映蓝天白云,阴雨天气则山色朦胧如水墨画,被游客称为义乌“小洱海”。塘边种植樱花、荷花、桂花等植物,春有樱花夹岸,夏见荷叶田田,秋赏千亩桂花,冬览远山覆雪。

蜀墅塘北依塘山,南临西海精品旅游线,周边群山如八宝山、大寒尖等环绕,形成“四山迎列、四坑入水”的独特地貌。沿湖建有红黄蓝三色旅游标线步道,骑行或漫步时可感受“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塘边村党支部书记金胜红介绍,近年来,塘边村以党建为引领,与义乌市水务集团、商城集团等国企共建,引入资金和运营经验。例如,义乌市水务集团通过结对帮扶推动文旅线路开发,商城集团则协助打造消费助农项目,形成“国企+乡村”协同发展模式,共绘塘边村。

“这里可做的文章很多。”义乌市古今文学研究院理事长、首任院长徐敢表示,塘边村通过“一村一品”策略,从经济薄弱村转型为年集体收入超百万元的示范村,带动村民就业、农产品销售及民宿产业发展,成为义乌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他将带领文学创作团队考察古村文化景观,了解历史文化底蕴,创作出更多好作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