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双溪

[散 文]

日子是细碎而绵密的针脚

□ 彭 莹

又被阵阵狗叫声吵醒,一看,才清晨6时9分。狗是楼下的,挺凶。楼上的虽不养狗,但每晚7时多,我家天花板必定雷打不动地响起“咚咚咚”的跳绳声。人无法选择父母,也很难决定和谁做邻居,罢了,索性就起来吧。

先把百合粥煲上,等洗漱完去买点牛外脊肉。我家陈老兄说他有个新吃法,牛肉切片用酸萝卜、大蒜叶炒将起来,一准开胃。卖鱼的琼梅给我留了“棍子鱼”,一种两寸多长、圆滚滚的、肉质特别紧实的野生江鱼。油煎后捞起,姜蒜辣椒炝锅,再红烧,鲜味非同一般。蔬菜不用另买,昨儿对门师母拿了一篮过来。芥菜连茎带梗的,很是新鲜。我把梗剥下,洗净摊开晾在米筛上,控水后就可拿来腌制了。成熟后的芥菜梗加点蒜末一翻炒,摇身秒变“下饭神器”。我一同学,吃过不少米其林餐厅的菜,却独好这一口。至于芥菜茎,削去坚硬的外壳,就是咱们家常吃的“菜丝”。可炒可煮,放点火腿丝或咸肉,一直是陈老兄的“心头好”。带着绿色缨子的胡萝卜还裹着泥巴,洗起来挺费劲;红色苔菜芯有几根开出了黄花,掐头去尾,只留嫩的。开春了的荠菜更加肥硕,在水中漂洗两三回,剪去根蒂焯水,拿春笋炒了,满口都是春天。

料理完这些食材,粥也好了。煎了鸡蛋,蒸了三四块龙游糖糕,再炒一盘小青菜,挟几筷子泡菜萝卜,便是我们的早餐了。

吃完早餐,收拾停当,把爷俩换下的衣服洗了晾出,这才有工夫泡了壶铁观音。孩子慢悠悠地喝了口茶,跟我说:“老妈,你那篇《那些年拈的花惹的草》里面有引用张爱玲的话,是‘鲥鱼多刺’,而不是‘食鱼多刺’!你这文化素养,贻笑大方!”算上他,这已是第二个人给我指出这处错误了,都是我的“一字师”啊。我该欣慰。

病中的姨妈给我织的粉色鸭舌帽很洋气。她说化疗已经结束,二十二次放疗做了九次,手脚全是麻木的,吃尽苦头。我安慰说你的中气很足,看来恢复得不错啊!帽子织得也棒,品相比买的还要精致!电话那头的她笑了。

小姑子回去看婆婆,老人上了三个梅江传统菜:炒菜心、豆腐包和春笋炖咸肉。陈老兄隔空喊话:“怎么又是豆腐包啊?”我也调侃道:“宝贝女儿回来了,该让老妈炖只土鸡!”婆婆说,女儿没得吃,等媳妇回来再炖!

日子是细碎而绵密的针脚,有时不小心扎到手会痛,但不一样的针脚多了,才能织就岁月这张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