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爸妈共读一本书
书页里流淌的时光
项 涵
从幼儿时期,我的记忆从书籍开始。每当妈妈将台灯调成暖橘色,那些沉睡在纸页间的精卫鸟便扑棱棱飞出《山海经》,衔着星光的白鸽掠过儒勒·凡尔纳笔下的蒸汽船,柳林河畔的鼹鼠先生则会举着蒲公英伞,将英国乡间的晨露洒在我的枕畔。慢慢地,我了解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在灾变中表现出的锲而不舍、顽强抗争的精神;知道了《八十天环游地球》中面对困难不妥协,自信且冷静地去面对一切的果敢;明白了《柳林风声》中流露出友爱的珍贵。而妈妈的声音便是那条缀满故事的银河,把每个寻常夜晚都浇灌得闪闪发亮。
现在,我的卧室俨然是座微缩的巴别塔,墙面上错落有致的原木书架上,但丁与安徒生比邻而居。周末整理藏书时,母亲总爱把泛黄的《诗经》举到鼻尖轻嗅:“嗯,这是千年墨香。”父亲则会从《三国演义》里抽出一片干枯的银杏叶书签——那是去年深秋我们散步时拾得的纪念品。窗边的阅读角放着舒适的阅读椅,阳光斜斜切过《小王子》烫金的星图,在墙面投下流动的光斑,仿佛撒哈拉的流沙正从指缝间缓缓淌过。
爸爸妈妈忙碌的日程表上,永远为阅读预留着魔法时刻。记得某个夜晚母亲诵读《荷塘月色》时,会在瓷碗里盛满清水,让我触摸月华在涟漪间的颤动。如今,阅读早已不是简单的习惯。那些被书香浸润的夜晚,是爸爸讲解《史记》时镜片反光的智慧,也是妈妈吟诵《致橡树》时睫毛轻颤的温柔,连同书页间偶然飘落的玉兰花瓣,都成了镌刻在我灵魂里的琥珀。此刻春夜,台灯依旧投下鹅黄的光晕,书架上新添的《追风筝的人》在轻声絮语,这些层层叠叠的阅读印记,终将在岁月里发酵成最醇厚的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