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学对金华地域人文特质的影响
陆 昇
婺学上承孔孟之学,下开浙学先河,是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婺学不仅呈现在历史典籍中,也体现在现实关切中,成为金华地域文明演进的人文内核和区域社会发展的精神引领。
一、经世致用的学术品格镌刻了求真务实的态度
婺学学者不同于书斋型的思想家,他们不满足于闭门涵养,而是更多地将目光放在社会现实及其变迁过程上。范浚将经史研究与兴国安邦结合起来,提出中兴国家的具体对策。吕祖谦提倡“讲实理、育实材、求实用”的教育理念,以“百工治器,必贵于用”为喻,引导学生经世致用。陈亮主张学术与事功统一,反对空言义理,强调实事实功,他撰《酌古论》《中兴五论》,希冀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资国家中兴。宋濂指出“真儒在用世,宁能事弥文”,认为一个真正的儒者必须力务事功。
受婺学影响,金华人不尚空谈,不好争论,不务虚华,依实而行。出仕从政者将经世致用运用在从政实践中,布衣平民也善于把经世致用运用到立身、治家、处世之中。婺商也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凭着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勤动脑筋、少说多做的求真务实态度,通过实干、苦干、硬干成就一番事业,并且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爱国爱乡,积极发展文化教育和各种福利事业。
二、包容创新的治学理念涵养了敢为人先的气质
婺学学术思想开放,主张兼容并蓄。范浚没有师门窠臼,思考问题能直面现实,不盲从他说。吕祖谦继承吕氏家学“不名一师、不私一说”的学风,主张道一多途,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为原则与各学派进行交流。唐仲友主张“不专主一说、苟同一人”的治学方法。陈亮无师承而无师自通的经历使他形成了藐视绳墨、奋发蹈厉的独立品性。“北山四先生”虽为朱学嫡传,但不死守朱子之说,敢于发明新义。清末朱一新积极学习西方文化,倡导社会变革。五四运动以来,邵飘萍、陈望道等金华籍先进知识分子站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较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受婺学影响,金华人思想活跃,敢于摆脱安土重迁的观念,行商走四海,如义乌人“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进行“鸡毛换糖”,永康“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东阳的泥瓦工匠“一把泥刀一把斧,天南地北找出路”。改革开放以来,金华人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主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勇于走南闯北寻找商机、在先天缺陷和后天不足面前,展现出强烈的拓荒精神和冒险精神,开创了义乌国际商贸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和东阳横店影视城。
三、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培育了勤勉进取的精神
婺学学者治学刻苦严谨。吕祖谦一生家庭忧患频仍,屡遭不幸,盛年患上不治的风痹之症,仍长期坚持著述不息,展现出惊人的治学毅力。陈亮一生两度入狱,屡遭凶险,而其志不馁;他研究王霸之学,“十年壁水,一几明窗”,可谓清贫艰苦之至。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描述了他在数九寒天仍刻苦学习不懈怠的情景。
受婺学影响,金华书院教育兴盛,拥有丽泽书院、说斋精舍、五峰书院、石洞书院等知名书院。宋末元初,王柏、金履祥主持或主讲丽泽书院,金华学风达到鼎盛。婺学学者刻苦勤奋且毕生不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金华学子,使金华涌现出大量人才,“小邹鲁”美誉随之而来。婺学的精神也影响到婺商,改革开放以来,金华籍民营企业家不畏艰难,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最终成就了事业。
四、“农商相籍”的经济思想催生了重商强技的意识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提到,浙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洋溢着浓厚的经济脉息。婺学学者提出了“本末并举”“农商相籍”“义利合一”等系列经济思想。陈亮对“利”的理解不单限于儒家所言的物质利益方面,更有社会全体之福祉的谋求与民生之利益的普遍增进,即“公利”。他还提出“经商之人亦是才”的观点,认为商人有功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是助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婺学学者重视技艺。吕祖谦提倡学艺能以理百事,唐仲友批驳看不起技艺的伪君子论调。
受婺学影响,金华人注重耕读传家的同时,也重技强能,奉行“家有良田千亩,不如一技在身”的理念,重视各行术业,并用勤耕苦读的精神磨炼工商技艺,使金华赢得“百工之乡”的美誉。婺商坚持“以利和义”的朴素诚信观,不羞于“逐利”,且能充分利用文化特色“逐利”。在历史中形成了“兰溪一剂药”“义乌一面鼓”“永康一只炉”“东阳一把斧”的商业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秉持商业传统的金华人不以“利小而不为”,以“小商品”“小五金”等“本小利薄”的生意入手,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奇迹。
五、惇厚笃实的孝义之风铸就了崇信尚义的风骨
婺学学者重视个人道德心性修养,吕祖谦教学生“三德三行”以立其根本,主张以明理之教启发学生的德性,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丽泽书院学规》中,第一条就提出以孝弟忠信为本,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唐仲友特别重视“修身”的重要性,他从“道”的高度来探讨君子的修身之道。婺学学者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风行节义。王祎出使云南,不为元使脱脱和元梁王巴匝刺瓦尔密所屈,最后抗节而死。黄溍、吴师道、朱一新为官清正,廉洁爱民。
受婺学影响,金华人忠厚笃行、崇尚孝义,有着“江南第一家”之称的浦江郑义门坚持以“孝义立身、规范治家”。一门36人殉城的抗清名将朱大典书写着大义凛然的英雄气节。明末清初吴绛雪舍生取义,保全了一邑百姓的安危。到了20世纪,更有邵飘萍铁肩担道义、潘漠华为主义献身等信义故事广为流传。近年来,涌现王选、孟祥斌、孙炎明、陈斌强、潘建伟等感动中国人物,使金华成为名副其实的道德高地。
文化前行,代有其责。我们要以坚守正道的定力、砥砺前行的动力、变革创新的活力赓续婺学文脉。一方面,要开展根源性论证和谱系性梳理,使婺学熠熠生辉于历史的天空。另一方面,要回应金华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的时代诉求,使婺学呈现出蓬勃鲜活的当代价值。
(作者系中共金华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