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更好直达基层

我市深化提升文化特派员制度

本报消息(记者 陈浩洋)4月11日,全市文化特派员工作会议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文化特派员工作年度推进会精神,总结分析前阶段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任务。会上通报了我市文化特派员年度工作情况,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文广旅游局、金东区委宣传部、东阳市湖溪镇和省级、市级文化特派员代表交流工作经验做法。

去年5月以来,我市扎实推进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150名省、市、县三级文化特派员,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近一年来,全市各级文化特派员累计开展800余场次理论宣讲、举办1200余场次文艺演出和惠民服务活动、组建培育300多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帮助派驻地增收500多万元,在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产业帮扶、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直观直接的作用,让群众实打实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是文化特派员制度实施一周年,是文化特派员工作推进的关键时期。为更好发挥文化特派员的牵引作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更好直达基层,我市将出台文化特派员“文润婺乡”市域品牌活动实施方案。

例如,实施文化特派员“理响婺乡”宣讲行动,市级层面打造“理响婺乡”文化特派员宣讲队伍,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组建相应的特色小分队,精心培育文化特派员骨干宣讲员;实施文化特派员“浸润人心”惠民行动,依托基层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系列、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文艺星火赋美”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实施文化特派员“项目引领”攻坚行动,实行文化扶持项目“一对一”联系指导,通过例会调度、交流互鉴、现场“体检”等,推进文化项目落地落实;通过“一县领衔一主题”的形式,实施文化特派员“互学互鉴”结亲行动;实施文化特派员“薪火传承”育人行动,每位文化特派员要重点培养一名以上乡村文化建设的接班人,激发文化建设的造血能力和内生动力。

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我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项创新举措,是面向基层文化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已经成为全省文化建设的一张“金名片”。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更高站位、更深情怀、更实举措,全域深化、全面提升文化特派员制度,以实实在在、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效助力高水平建设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文化特派员要主动作为,善于发挥自身特长,挖掘好、传承好、发展好派驻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在放大优势中打造特色优质文化项目,真正形成标志性成果;派出单位要深刻领会、鼎力支持,进一步强化资源投入,为文化特派员工作开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平台和条件,以实干实绩为导向,将文化特派员评价和单位工作考核挂钩,在职称评聘、职级晋升、年度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各县(市、区)和派驻乡镇(街道)要扛起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部门共商共建机制,为文化特派员抓项目、办活动、推工作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