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陈必寿:追逐“光” 成为“光”

记者 张益晓 钱迎亚/文 楼冀阳/摄

踏进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大门的一刹那,我们就被眼前的一幕温暖到:阳光下,82岁的陈必寿和工作人员一起站着,背挺得直直的,脸上带着笑容,十分亲切。

陈必寿在业界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身为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虽已高龄,但思维清晰、记忆力好,对答如流,一口流利的浦江话更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陈必寿的老家在浦江县城,17岁那年,他外出求学,毕业后在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任技术员。1980年,作为上海船舶运输研究所计算中心兼计算室主任,他获得赴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中国留学人员,后又成为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50岁那年,陈必寿响应国家号召,大胆创业,逐“光”而行,创立上海三思,致力于LED产品的创新和应用,“当时注册资金16万元,只有20多名员工”。

为何取名为“三思”?

陈必寿透露,“三思”除了有英文“3C”即“Computer(计算机)”“Control(控制)”“Communication(通信)”的谐音外,也有“三思而后行”的意思。

陈必寿一家和文化部原副部长石西民一家是世交,陈必寿的爷爷是画匠,应邀到石西民家画像时,曾住在他家里。上海《解放日报》资料研究组副组长石士助是石西民的弟弟,陈必寿曾向他请教“三思”这个名字,石士助点赞:“很好!”

逐“光”路上,陈必寿秉承严谨、低调和笃定的精神与态度,坚持科技创新和品质匠心,带领团队用“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攻克一个个难关,实现一项项硬核创新。

“为了研发陶瓷散热技术,我们自己烧制陶瓷,刚开始陶瓷产品成品率只有50%,经过不断改良,成品率达99%。”陈必寿说,产品要达到一系列标准,没有五年十年是不可能完成的。“科技创新是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三思光电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网络,科研团队人员超过500人,每年研发经费占全年销售额的10%左右,实现全部核心技术自主掌控,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牵头单位。从首创LED证券屏的规模化应用、公路LED交通信息情报板的全国普及,到全彩显示屏无信号接插件专利的突破,三思光电在超微间距显示、系统集成、完全自主国产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数据显示,三思光电获得授权专利技术880余项、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150余项,产品涉及智慧高速、市政建设、智慧城市、能源托管、机场港口照明、植物照明、智慧显示、智慧交通八大领域。

“三思之光”照亮世界。国内,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上海进博会、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G20杭州峰会、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展示“三思风采”;国外,美国纽约时代广场1.2万平方米的显示屏、洛杉矶中心3500平方米的巨幅显示屏、塞浦路斯超20万盏LED路灯、黑山共和国40公里长的第一条南北高速公路等,印证“三思力量”。

在业界,陈必寿以三思光电代言人的形象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一事被传为美谈。2016年,三思光电拿下纽约时代广场的LED显示大屏业务,并提前10天完成工程验收。为致敬三思光电的高效与品质,该大屏广告运营商以10天的开屏广告作为答谢。

“本来我们准备的是产品广告,但对方说广告不允许,只能是公司宣传,而我们没有宣传片,公司员工只好把我的照片发上去救急。”陈必寿为人低调,向来不注重宣传,事先根本不知情,直到陆续接到美国朋友发来的祝贺信息,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曝光”了。

举世瞩目的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陈必寿如一束“光”,展示华人风采和骄傲。

“三思”一炮打响。

“三思之光”也照进浦江。怀着对家乡的热爱,2008年,陈必寿成立浦江三思技术有限公司,并将三思旗下的照明生产线全部转移到浦江。由此,三思光电形成上海总部、嘉善基地和浦江基地的研发、生产格局,扎根长三角。

依托上海三思强大的科研力量,浦江三思产能和销售规模稳步扩大,有效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目前,浦江三思已建成2座陶瓷隧道窑、7条陶瓷生产线、4条LED球泡灯生产线、多条路灯和隧道灯生产线,具有年产2000万套灯具的产能规模,逐步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大型LED生产基地,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华市模范集体等称号,连续多年居浦江县纳税大户前列。陈必寿颇为欣慰:“浦江各方面很支持,吃得好、住得好、环境也好,员工都很愿意待在浦江。”

耄耋之年的陈必寿仍像年轻人一样激情满满。他每天雷打不动,第一个到公司上班,与研发团队讨论技术问题,或者了解销售情况、考虑新工艺新材料,同时风雨无阻坚持锻炼,并学习2个小时以上。

“老百姓都渴望新技术、新产品,我们一直在努力提供高性能产品。”陈必寿喜欢将自己定位成技术人员,“搞技术开发是我一辈子的兴趣和爱好”。

回顾30多年的创业路,陈必寿表示,实现了“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目标,接下去要争取在光电领域做到全球第一。“这不是靠嘴巴说说,我们会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用技术开发的核心力量来实现目标。”

“追逐光芒,融入光中,最终成为那道照亮别人的璀璨之光”——采访结束,记者的脑海里蹦出这句话,这不就是眼前的陈必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