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财经民生

外摆经营升腾城市“烟火气”

记者 陈月丹 汪蕾

最美人间四月天,城市“烟火气”也升腾起来。

3月18日,浙江省召开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协调解决外摆集中区停车难问题。

转眼一个月。“外摆放宽”的东风吹到金华了吗?

“有得选当然坐外面”

4月16日下午3时,市区江南世贸城市广场,严惠和朋友坐在裕莲茶楼的外摆位,桌上是冰饮和新出炉的招牌蛋挞。

“有得选当然坐外面,天气这么好,外面透气,聊天也不影响别人,氛围还很好。”说话间,她一手举起冰饮杯一手拿起手机,按下一张打卡照。照片的背景,是户外的绿植和城市景观。

裕莲茶楼是4月新开张的人气茶饮店,门店面积不大,总共10张桌子,店内6张、店外4张。“目前每天会有800~1000名顾客到店,外摆区的桌椅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该店店长小朱表示,除了延伸店内空间,外摆区也给顾客提供了一个舒适自在的社交空间,对商家来说是形象展示,更是引流。“我们的顾客在这个区域休息、交流、看风景,同时他们自己也成了风景。”

记者走访市区各大商圈发现,4月的金华,多了很多这样的风景。在世贸城市广场,外侧沿街约10家商铺有外摆位,遮阳伞、绿植,还有这个季节花开正闹的绣球,养眼又惬意。在市区江北西市街,商业集聚,由南向北一路走,随处可见外摆位,餐厅、甜品店、咖啡店、奶茶店……顾客三三两两小坐其中,氛围感拉满。在帝壹城购物中心南广场,沿街约10家店铺几乎每家都有外摆位,连服装店也不例外。

十九洲野菜老酒馆位于帝壹城南侧,外摆12张餐桌正对古城墙。“只要天气好,外面的位置基本坐满,有时候还要等位。”店长覃雨介绍,顾客们基本是看中室外的清新空气和美丽风景。

“有固定摊位生意增了三四成”

固定商铺有了外摆福利,“游商”们也有了稳定感。“有搭好的固定棚位,我们能稳当做生意了。”4月16日中午11时,武义经济开发区海棠路的郎久工贸公司前,来自云南的摊主陈小静热络地招呼来打饭的工友,棚里六七张桌子很快坐满了人。

这是武义经济开发区19个“潮汐摊区”中的一个,有9个摊位提供自助盒饭、炒饭、饮料等餐点。“光‘潮汐摊位’的摊主群里就有两三百号人,我这里每天中午都能卖约100份饭。”陈小静来武义三年,一直在工业区卖自助盒饭,“以前我们拉着车摆在路边,位置不固定、客流不稳定,有固定摊位后生意增了三四成。”

“一份自助盒饭13元,摊点上18个荤素菜品任选,吃饱为止。”在附近一防盗门企业务工的钱先生说,这个价钱要比周边固定店面内的盒饭便宜5元左右。

“像这样的潮汐型临时摊位,解决了周边1100多家企业、近6万名员工的就餐问题。”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流动摊贩无序经营问题是城市管理的难点,过去的“围追堵截”既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又带来了新矛盾。去年初,该局对城区500多个流动摊主进行了摸排,完善推出了便民型、创业型、潮汐型、快闪型、社区型、夜市型六大临时摊点类型,服务农民、地摊经济创业者等不同群体。其中,解决工业园区职工就餐难问题的“潮汐摊位”就是最早的尝试。各个摊点按“错品安插”“分时租赁”的原则,摊主通过小程序扫码登记就可开摊。

临时摊位不光提供了安稳感,还有幸福感。

4月17日上午7时许,市区崇信街,三江街道江滨社区共富集市人潮涌动,各式各样的摊位紧密相连,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和谈笑声奏响了一曲早市奏鸣。

下午4时,家住金都美地社区的曹奶奶乘坐公交车,带着自家种的莴苣和小青菜来开摊。她来得早,抢到了小区侧门附近的好位置,与家住月亮湾小区的倪爷爷一起拼摊。

“都是家里种了吃不完的蔬菜,一天能卖四五十元,更有味的是过来谈谈天。”倪爷爷说,这样接地气的市集就像一个天然的老年活动中心,不花钱还能赚钱,让他们觉得“老有所用”。

“赶不如管,堵不如疏。居民有需求,商户有意愿,我们搭台子。”江滨社区党委书记王建华表示,崇信街这个集市是市区较早尝试便民摊位管理的点位,目前有固定摊位14个、临时摊位30余个,配备专业管理人员2名,为辖区及附近居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实现月人均增收约4200元。

“外摆显个性,也要守规矩”

在市区小码头,一家家销售日用小百货的店铺门前,都有一条黄色“1米线”。这是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平衡小店外摆需求和城市管理所作的创新尝试。

“摆出来嘛,货品看起来就直观多了。”替母亲照看竹制品店的虞初燕说。一对夫妇正坐在门口的竹躺椅上,商量着要不要买一把回家。

如今,这个外摆“1米线”又推广到了市区劳动路。这个金华人心目中的电线电机一条街,因为门店面积小,店主们都有将货品外摆,或在门外维修电机的需求。

“目前方案已做好,这几天商户们正在陆续签署意见书,明确商户的权利和义务。”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城市管理部门不断探索“放宽外摆”举措,但放宽外摆并不意味着无条件、无规则,店主们在享受外摆福利的同时,也要同时承担门前“五包”、承诺不影响行人通行、不影响车辆停放等,“外摆显个性,也要守规矩,才能实现商户、周边居民和城市管理三赢”。

据悉,为了让外摆更加有序和美观,在西市街商圈,管理部门还对各种店铺分门别类、分类施策,让外摆既显个性又守规矩,亲民但不扰民。

在市区江南,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提振消费,商贸企业集中的三江街道雅苑社区设置了商圈专属网格,联动部门为商贸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消费矛盾处理等各项助企服务。该社区党委书记曹彩霞介绍,去年,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就曾针对商贸企业的外摆需求召开过专题研讨会,并推出了相应措施。“外摆不是坏事,是拉动消费、提升烟火气的好事,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尽最大可能做好服务的同时做好管理,让外摆规范安全,且好看整洁、符合城市气质。”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