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财经民生

12岁男孩摔一跤骨折了

当心!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专利

记者 吴骞

昨日,市民张女士带着儿子小元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小元今年12岁,体形偏胖,前两天在小区里跑跳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力道不重,没想到骨折了。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骨质疏松引起的。这让张女士很纳闷,骨质疏松不是常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吗,怎么十来岁的孩子也会中招?

记者了解到,小元的情况并非个例。如今,儿童骨质疏松症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门诊中。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三病区主任王侃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简单地说,就是实心砖变成了空心砖。对于每个人一生的骨骼健康来说,在生长发育期获得的骨量非常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在该阶段骨量的累积不足,均可引起早发的骨量下降及骨质疏松症。

儿童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主要是遗传或特发性原因导致骨骼内在缺陷而引起,通常伴有生长发育迟滞和骨骼畸形。后者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营养性、激素相关性及药物性等。例如:因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影响骨骼正常发育;因长期卧床和缺乏运动可能导致骨量积累不足;因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可能引起骨质流失。

从症状上来看,如果有儿童在没有局部疾病或暴力创伤的情况下,出现一个或多个椎体骨折;或是骨密度或骨矿含量的Z值≤2,并有明显的临床骨折史,特别是10岁前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长骨骨折或19岁前任何年龄有3处或3处以上的长骨骨折,就要当心患有儿童骨质疏松症的可能。

王侃建议,预防儿童骨质疏松症,关键在于生长发育期的营养跟进和运动跟上,保障骨量在每个阶段都能累积到位。要提醒的是,一般情况下,没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在奶量足够、日常足量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下,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