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演绎现实版《一分钱》
记者 俞夏冰 文/摄
近日,环卫工人廖水球在马路边捡到一个装有近2万元现金的钱包后交给警察处理、最后物归原主的事迹,被金华开发区宾虹路上的商户传为美谈,说她演绎了现实版的《一分钱》童谣。
1957年出生的廖水球,从2004年起在金华新婺环境有限公司就业,负责宾虹路(八一南街—义乌街)的保洁工作。“工作这么多年了,她每次捡到遗失物品都会上交。”在新婺环境有限公司南苑站站长周燕萍看来,这次物归原主的事情并不意外,诚实是廖水球性格的底色。
“丢钱包的失主一定很急”
3月15日,廖水球上早班,工作时间从凌晨4时到中午12时。开始工作时,天还没亮,廖水球早早地穿上蓝色工作服,开始打扫卫生。最近正是樟树落叶抽芽的季节,路面打扫工作格外繁重。
上午10时许,廖水球在宾虹路444号附近非机动车道上看到一只黑色皮包。她先把手里的一畚箕落叶倒掉,再把包捡起来细看。拉开第一层拉链,里面装着一些杂物,再往里翻,赫然出现两沓现金。她合上包,拿到叶金英的店铺里,跟周边人商量后一致决定报警。
“丢了钱包,失主一定也很急,我捡到了就一定要还到失主手中。”廖水球说,报警之后,警察还没到,失主先到了。“当时她看我手里拿着钱包,就跟我说钱包是她的。”找到失主廖水球很开心,出于谨慎考虑,她主张等民警到场处理。后来,民警结合包里的身份证件核实失主的身份,遂将钱包物归原主。财物、证件失而复得,失主郑桂花连声感谢。
事情在宾虹路的商铺间传扬开来,人们都对廖水球竖起大拇指。“我们的队伍中,这样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还有很多。他们年复一年,默默清扫着城市的每一处角落,为大家带来整洁的生活环境。”周燕萍说,环卫工人的善举,折射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一年捡到好几只手机”
廖水球在宾虹路上工作了20多年,这样长的时间跨度让她在这条路上经历了很多。“捡到贵重物品也不是新鲜事。有一次,我上班时天还没亮,两个男的喝醉了,其中一个倒在地上,他们离开后地上掉了一只手机。”廖水球说,当时她也没发现,等到天亮一点才看到落在地面上的手机。
当时路上行人很少,也没什么车,廖水球将手机捡起来妥善保管,然后在原地等着失主。对于现代人来说,手机不仅是通信工具,更存储着重要的信息,她知道失主此刻一定心急如焚,肯定会来寻找或者打电话。
果然,两三个小时后,失主的朋友打电话来找手机。廖水球接通电话跟对方说清楚情况后,等失主上门来取。联系到失主后,廖水球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留在原地耐心等待失主到来。“廖姐不仅人善心美,将公共道路打扫得干净整洁,更重要的是她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失主感叹。在廖水球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每年廖姐都要捡到好几只手机。”周燕萍说,这一点点凡人微光,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城市的文明之光更加夺目。
简朴的生活养出闪光品德
廖水球在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金钱寺社区租了一个单间,工作日她独自居住在这里,休息日才回老家与家人团聚。平平淡淡中,过着一份简朴的生活。
环卫工人的工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们不仅需要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应对各种恶劣天气变化和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虽然工作艰辛,但随着时间推移,廖水球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每当看到街道被打扫得干净如洗,心中便涌起一股成就感。”她说。
近些年来,城市的变化廖水球看在眼里。政府大力宣传环保理念,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市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大家都开始自觉地将垃圾分类投放,这不仅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随着环卫事业不断发展,环卫工人权益保障也逐渐得到重视。廖水球深有体会:“以前工作条件艰苦,我们累了就坐在路肩上休息,下雨了也没有固定的地方避雨。夏天天热,带的水根本不够喝,也没有地方接水。现在有了给户外工作者提供的爱心驿站,沙发、空调、饮水机都齐全,我们休息、喝水很方便。”
生活在文明社会中,廖水球节俭朴素、谦逊低调的品格让她熠熠生辉,正是这种质朴的善念,让她保持着良好品格,保持着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