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春耕好“警”色
通讯员 李潇霞 文/摄
“这事怪我,刚刚冲动了,一点小事情闹得彼此不愉快,这么多年乡里乡亲的,让人看笑话……”近日,民警韩立化解一起花坛种菜纠纷,一名当事人主动认错致歉。另一名当事人握着韩立的手说:“经过韩警长调解,这事就翻篇了,以后我们还是好邻居、好乡亲。”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为保障群众春耕生产安全顺利进行,金华市公安局江南分局金西治安防控中心立足职能职责、靠前服务,紧扣春耕生产特点,将警务工作前移至春耕备耕第一线。
反诈“春雨”润心田
“大婶,电话里说白送进口种子,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您可千万别信呐。”种植大棚里,民警手拿宣传单,询问农户农资采购、备耕进度等情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们普及打着“春耕补贴”“农业项目投资”等幌子的涉农诈骗套路以及各类涉农安全生产常识。
“周警官,我在网上看到有名贵树苗低价售卖,感觉很划算。”辖区村民徐女士最近打算在家门口种棵树,一条宣称“低价出售名贵树苗”的短信吸引了她,犹豫不决时恰好遇上正在村里巡逻的民警周峰,便上前询问。
“大妈,这肯定是诈骗分子的圈套。你想想,名贵树苗卖得这么便宜,他们怎么赚钱?这显然是骗子设的陷阱。”周峰当即指出这是典型诈骗套路,并结合案例讲解诈骗手段,提醒徐女士网购要通过正规平台,不要随意点击短信中的陌生链接。随后,周峰还帮徐女士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春耕期间正值农资采购高峰,不法分子常以“低价农资”“补贴申领”等实施诈骗。对此,金西治安防控中心将安全防范宣传融入春耕服务之中,组织民警深入田间地头,在种植户劳作间隙宣传反诈知识,牢牢守护乡亲们的“钱袋子”。今年以来,金西治安防控中心共开展反诈普法宣传40余场,发放反诈宣传资料2780余份,通过家庭警察微信群推送反诈相关知识1200余条,解答群众咨询300余人次。
矛盾纠纷不激化
春耕农忙时期,土地矛盾纠纷易发。一大早,金西治安防控中心民警、辅警便穿梭在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村民诉求。
“感谢民警调解,事情解决了,田地不会撂荒了。”3月23日,金华开发区洋埠镇五都钱村村民刘大爷高兴地说。
原来,几天前,在村里巡逻的民警韩立听到村民刘大爷的抱怨,称隔壁农田的王大爷驾驶耕地机作业时声响太大,吓到他养在田边水池的鸭子,下蛋数量都减少了。了解情况后,韩立第一时间介入,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积极协调,商量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最终纠纷得以化解。
针对春耕期间易发的土地流转、承包经营等矛盾纠纷,金西治安防控中心充分发挥“家庭警察”“多元共治”力量,联合司法所、综治办、村居干部及法律服务机构组建“流动调解队”,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育苗大棚开展拉网式排查,采用“现场走访+巡逻宣讲”的方式,做到事前预警、事中跟进、事后评估,尽量让矛盾不“出地”,纠纷不“发芽”。自春耕工作开展以来,“流动调解队”已化解各类涉农纠纷7起。
“为解决辖区地域广覆盖难度大的问题,春耕时期,我们还借助科技力量,适时启用‘无人机+’的立体巡查模式。”汤溪派出所副所长章家俊介绍。无人机在空中对林地耕地进行高空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农耕事故、火情预警等信息,可及时推送至辖区民警,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早发现、早处置。
严把农资安全关
春耕备耕,农资先行。为了让群众用上“真种子、好农药、放心肥”,金西治安防控中心积极开展“送法入企”活动,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讲明假劣农资的危害,提高农民群众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保护合法权益,避免财产损失。
“各位乡亲们,你们购买种子和化肥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和门店,不要购买‘三无’产品。”“五源治理”公益市集上,民警化身“农资安全讲解员”,详细地向农户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发放宣传资料,手把手教农户如何辨别农资产品真伪。
仔细查验农资质量,追溯进货渠道,核对销售记录……金西治安防控中心还联合综治办、市场监管等部门,组建联合检查小组,对辖区农资经营场所进行全方位检查,严把农资安全第一关,确保农资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目前已累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4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