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浦江老师傅”培育工程持续推进
本报消息(通讯员 黄雨丁 方雅婷)在“浦江老师傅”培育工程的推动下,一批传统手艺人将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黄明辉,这个与泥土打了三十多年交道的陶艺师,正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走进黄明辉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从古朴典雅的茶具到造型别致的花器,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黄明辉的心血。黄明辉正在专注地拉坯,双手与旋转的陶泥共舞。
黄明辉的陶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传统陶艺一度陷入困境。最艰难时,他的工作室只剩下一名学徒。但黄明辉始终坚信,机器可以复制形状,却复制不了匠心。
近年来,浦江县启动百名“浦江老师傅”培育工程,旨在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该工程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遴选原则,通过政府网站、媒体平台、社区公告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团体可自主申报,也可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单位推荐申报。评审阶段由人社部门组建专家评审团,根据申报人的技艺水平、传承意愿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打分,选拔出各行业技艺精湛的老师傅,给予其在带徒授技、项目开发、平台搭建等方面资金补助,鼓励他们在技艺传承、创新研发、展览展示中宣传浦江特色,打造品牌名片。
通过系列评审,黄明辉不仅获得了场地租金补贴,还有了专门的展示空间,工作室也焕然一新。通过“师带徒”模式,黄明辉先后培养了12名学徒,其中3人已能够独立创作。
“以前总担心这门手艺会失传,现在有了政府的支持,我有信心了。”黄明辉说,他的作品如今远销海外,在多个国际展览中获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陶艺的魅力。
浦江县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浦江老师傅”培育工程实施以来,已遴选手艺技能人员30名,打造“浦江老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带动就业300余人,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这项政策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