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研究员申报初中级职称初定
我市首次下放科研平台职称评审权限
本报消息(记者 李晓艳)“前一天提交材料,第二天就完成评定,研究院进行职称初定十分高效。”近日,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博士后、转化药学创制中心未来医药工坊项目组制剂研究员罗丹丹通过助理研究员中级职称初定。
罗丹丹说,职称初定后,专业认可度得到提升,就可以申请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参与国际、国内科研合作,为未来承担较大规模科研项目积累经验,“这将全面提升我的科研能力,推动学术成果产出,并为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据了解,明年罗丹丹博士后出站后,还可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
试水职称评定随到随评,得益于我市推进的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今年以来,我市对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下放初中级职称初定权限,实现人才密集的重点科研平台职称自主评聘。截至目前,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计划初定11人,浙江光电子研究院计划初定2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计划初定40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是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常驻人员131人,成立两年多来,累计引进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119人,占比90%,还有入站博士后13名。
“以往职称评审要经过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审核,现在下放初中级职称初定权限后,可以随到随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人力资源部职员路倩楠说,目前常驻人员中35岁以下的硕博人才就占五成以上,主要在专业技术岗位专职从事科研工作,获评职称后可以参与更多的科研创新项目。自主评审既助力研究员个人成长,也有利于研究院完善用人机制,搭建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