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父亲,交给儿子一件“传家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
记者 楼盼 杨林聪
压平折痕,平整叠好,仔细擦拭别在上面的勋章……4月18日,93岁的张显明郑重地把“传家宝”交到儿子张一为手中。
“传家宝”是一件斑驳泛黄的旧军装,上面别着一排勋章:上甘岭战役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朝鲜颁赠的三等功银质奖章……
粗糙的大手抚过,亮光照射下的勋章,闪烁着九旬抗美援朝老兵的战斗记忆。
张显明老家在重庆市铜梁区。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号召青年学生从军报国,16岁的他正读高一,学校旁边就设有参军报名点。
“当时我父亲去世了,家里没钱继续供我读书。有参军的机会,我就报了名。参军时是11月,报名点是解放军第12军35师105团设的。”张显明记忆犹新。
参军后,张显明进入12军随营学校学习。1951年9月,他随部队入朝,分配到12军31师93团高射机枪连任文教。1951年9月至1952年10月,张显明在三八线金城前线参加阻击战、反击战。
“在金城前线坚守防御一年多,部队换防。我们离开前线走了两个钟头,原地休息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马上调转方向去了上甘岭。”
此时,上甘岭战役正进入关键且艰难阶段,刚下阵地的12军被急调重返前线。部队来到上甘岭前线时,工事已经基本被炸毁,阵地一片焦土。
由于敌人火力优势明显,张显明所在的高射机枪连改防空为平射,支援前线火力。
“子弹不停发射,枪管都烫红了”“上甘岭平均每秒就有6发炮弹”“每天从早到晚,我们都处在危险之中”“荣立特等功的神枪手高良伦就是我们团的”……说到兴奋处,张显明站起身来,双手比划着战场情景,两眼放光。
上甘岭战役结束,张显明又随部队到元山备战,与敌人打坑道战。情势最危急的时候,指导员和战士们约定:到了万不得已,把最后一个手榴弹留给自己,大家抱在一起拉引信。
“我们每个人都写了遗书。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人在阵地在!”在部队期间,张显明荣立三次三等功。抗美援朝胜利后,他随部队驻防金华并转业。
勋章无言,父爱如山。接过“传家宝”,张一为明白父亲的用意——这是在给自己打气。
张一为是浙江万得福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最近,美国政府肆意滥用关税手段,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万得福面临直接冲击。
万得福主要从事中高端聚会套装餐饮具等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首位,去年公司对美出口额占比七成多。
“我要传承父辈的‘上甘岭’精神,迎难而上。”张一为笑着说。
笑,是因为早有准备。早在6年前,张一为就着手布局海外基地,做强万得福的“地瓜经济”。关税上涨,张一为加大国内总部研发投入,优化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拓展“出海”新通道,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聚会用品是美国消费者的刚需,美国市场离不开中国。我的企业在行业内拥有话语权、定价权,这让我们有底气有能力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张一为说,近期公司即时上调美国市场销售价格,大力开拓欧洲、南美、东南亚市场。同时,还加强与货代公司合作,进一步降本增效。
张一为算了一笔账:一系列措施下,企业利润率虽然下降,但总量反而做大,还扩大了国际市场占有率,巩固了行业地位。数据显示,今年1—3月,万得福产值同比增长39.5%,出口额同比增长43.1%。进入4月,公司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让张一为有底气的,还有团队的齐心协力、士气如虹:公司管理层商讨对策到凌晨,工程师连夜调整产线技术参数,业务员马不停蹄拓展新市场,国内外工厂开足马力生产……
刚刚接待完科威特客商的90后业务骨干李曦,敲定一笔新订单,今年已累计为公司谈下1500万美元生意。她在朋友圈感言:“面对打压,我们失去的无非是昨天的蛋糕,但只有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赢得明天的蛋糕。”
捧着“传家宝”,张一为读懂了父亲的深意:真正的“传家宝”是什么?是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与国同行、团结一心、沉着应对,一定能拼出一条血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