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老兵服务队”赋能基层消防治理

记者 王志坚 通讯员 宗琳玲

4月17日晚7时,在义乌市稠江街道富港社区内,一支身着“老兵”字样红马甲的队伍正穿梭于居民楼间,开展着雷打不动的消防巡查。“灭火器压力不足,快标记警示符号!”他们眼神犀利、动作敏捷。这支特殊的队伍就是当地新组建的“老兵服务队”。

近日,在义乌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的专业指导下,富港社区成立稠江街道首支“老兵服务队”,这支平均年龄43岁的特殊队伍,将自身经验融入消防安全治理,赢得居民广泛认可。

“一开始在社区微信群里招募时,报名的人很多,我们经过多次筛选,组建了这支由15名退役军人组成的队伍。”富港社区党委副书记贾新民介绍,这支“老兵服务队”每周参与街道群防群治平安大巡防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夜巡前集合点名、任务后集中复盘的工作流程,训练有素。

“现在我们要排查的是辖区里的‘安全雷区’。”老兵王顺财一语道破团队使命。他们实行“包干责任田”制度,在社区网格长的带领下划分责任区,对居民楼、商铺、企业等重点场所进行地毯式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旦发现问题迅速跟进,先锋队员定位隐患,后续小组同步展开安全宣教。

“这些老兵劝人真有招!”社区居民李大姐指着通畅无阻的楼道说。原来,富港社区多为农村集聚高层,部分居民将楼道视为“私人领地”,认为“先占先得”可长期堆放杂物。物业或物管会协调面临“软硬两难”:劝说易被敷衍,强制清理缺乏执行依据,形成“反复清理—反复堆放”的恶性循环。

面对这一难题,老兵们活用经验破局。方寒聪手绘《楼道安全疏导图》,用红色箭头标注逃生路线受阻情况;74岁老兵王三弟采用“一点两面”方法,从自家楼层开始,逐层辐射劝导。“咱们这些老伙计说话,街坊更听得进去。”银发老兵的经验之谈屡试不爽。目前已累计疏通楼道86处,让原本杂乱无章的楼道变得井然有序。

“服务队建立三级响应机制,无法处理的消防安全隐患,会逐级上报给社区、街道,协调相关部门督办,并定期回访形成管理闭环,确保问题隐患整改到位。”稠江街道专职消防队队长金红华介绍。除了消防巡查,老兵们还通过梧桐树下的马扎会、楼道口的碰头会等形式,收集居民对消防安全、交通保障、绿化环境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月整理出“民生清单”,与社区、物业协商解决,让基层治理更加贴近民心、顺应民意。

“退役军人特有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正是基层治理最需要的品质。”义乌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老兵服务队”已累计消除安全隐患52处,协商解决民生问题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