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之可惜 卖了担心
旧手机该选择何种渠道处理
记者 董金姣
当下,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手机等数码产品销售持续火爆。手机换新的同时,旧手机也大量产生。这些“退休”的手机丢掉觉得可惜,卖了又不放心,价格也扑朔迷离。废旧手机究竟该怎么处理?记者探访发现,不同回收渠道对隐私保护的关注度不同,清除数据的流程也不同,市民应尽量选择正规渠道处理废旧手机。
“都是扔在家里‘吃灰’,越攒越多。”市民王女士表示,家中抽屉里存放的4部旧手机,由于卡顿、耗电快、内存不足等原因被淘汰下来。尽管这些旧手机早已不使用,但她并不愿意卖掉,“一来不舍得,毕竟是曾经使用过的,放在家里也不是很占地方;二来也卖不了多少钱,三来也是担心信息泄露。”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发布的数据:目前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约为2.2年。然而消费者购买新手机后,换下来的旧手机有约54.2%被闲置留存。这些闲置的废旧手机不仅浪费资源,如果随意丢弃,还会污染环境。
相关调查显示,在电子产品回收时,用户主要担心两大问题,一是回收价格不透明,二是隐私数据被泄露。尤其是个人隐私泄露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痛点”。
市区一家苹果电子产品零售店的店员表示,可以通过官网对手机进行回收。“回收时直接恢复出厂设置就行了,这样可以清除得很彻底。”对于回收手机的去向,该店员表示,官网回收的手机不会再二次销售,而是直接送到工厂拆解。在一家华为授权体验店,店员同样表示只需恢复出厂设置即可。“手机清空后,恢复出厂设置,里面的数据会粉碎性删除,其他软件想找也找不回来。”
一家路边回收手机的小店老板对于旧手机里的信息安全问题表示并不担心:“现在都是实名制,账号等个人信息都是跟着手机走的。”他还说,恢复出厂设置后的手机,其中部分数据可能会被软件找回,但技术较复杂,收费也很贵,一般都是手机误操作,又急需找回重要信息的用户,才会去花钱恢复。“我们又不知道机主的情况,随机收到的手机,里面的数据值得我花这么多心思去恢复吗?”
近日,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开始面向全国省会城市开展手机安全回收处置服务。自4月3日起,省会城市手机用户可通过“芯碎无忧”微信小程序下单,既可以选择上门现场破损服务,也能选择邮寄保密回收。手机在汕头贵屿处置基地经专业拆解、机械破碎、末端熔炼实现安全销毁,全程可视化、可监控、可溯源。
在巨大的商机面前,市场的“痛点”正被逐步解决。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和“小商贩模式”回收手机不同,近年来“标准化回收”发展迅速。如转转、爱回收等机构,均开展手机回收业务。
在市区江南世贸中心城市广场,记者看到两家二手手机回收店。在一家“转转”线下店,消费者可通过触摸屏选择手机品牌、型号、内存、外观等,几秒钟后,系统会自动跳出估价。记者用自己的手机进行操作,在各项评估后,系统给出1200元的价格。一旁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参与店内活动,购买二手手机,还可以再赠送100元的抵金券。商品柜里,还摆放着不少二手手机,品相较新,价格平均比新机便宜30%。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二手交易综合服务,比如二手质检、7天无理由退货和二手手机一年质保等。
在附近的“爱回收”线下店,一名消费者在提交自己的旧手机后,立马到账1600元。他高兴地说:“价格到位,秒到账。”该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以对手机进行检测,查看按键、声音、读卡等是否正常运作。如果一切正常,就会按估价回收,款项当场转账。现在不少店是联营店,老板还可以高估价回收。问及市场群体和订单量,该工作人员表示,不少年轻人很认可二手手机交易模式。一种是手里钱不够,又想用高端手机的;另一种是习惯于频繁换机,追求新鲜感的。他还推荐了店里的二手手机,“九成新,质量有保证,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