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磐安新闻

山林管护员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坚守诠释担当

记者 陈冰冰 文/摄

“你好,这里是保护区,禁止钓鱼,请把鱼竿收起来。”在磐安县花溪风景区,62岁的管护员丁荣正劝阻一个准备甩竿的游客,这样的场景时不时会在景区上演。花溪风景区位于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竹坞自然村和杏株坞自然村是核心保护区,丁荣正的职责就是守护生态家园,制止盗采、盗伐、偷猎等行为,同时做好森林防火知识宣传等。

2017年,丁荣正成为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名管护员。8年来,他走遍辖区角角落落,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普及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法规,将青春与汗水奉献给这片深山。他熟悉这里的溪流、树林,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样,是大盘山最忠诚的卫士之一。

随着花溪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前来游玩的游客数量逐年攀升,带动当地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发展,村民收入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保护区的管理压力也随之增大。许多游客不了解这里的特殊性,有的喜欢在溪边垂钓,有的热衷于采摘野花野菜,还有的甚至想挖几株珍稀植物带回家。丁荣正深知,这些看似无害的行为,长期累积下来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行为,同时耐心向游客解释保护区的相关规定。

多年的管护工作让丁荣正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到游客带着锄头、铲子等工具,他会主动上前询问并告知,这里是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草一木都受到保护。令他欣慰的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游客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大多数人了解情况后都会积极配合。

然而,工作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一次,丁荣正巡逻至花溪自然村旁一个小水库时发现一名游客在钓鱼。他立即上前劝阻,不料遭到对方谩骂甚至威胁。他耐心解释保护区的相关规定,说明违反法规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游客终于认识到错误,默默收起鱼竿。

丁荣正负责的巡逻路线长达5公里,他每天走两个来回,风雨无阻。按规定,管护员每个月可以休息4天,但除了极端恶劣天气,他几乎从不请假,“不出去走一走,心里就不踏实”是他的口头禅。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游客数量激增,他的工作量随之加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在冬至或清明节前后,他的工作重点又转向森林防火。过去常有村民在祭拜时用火、放鞭炮,极易引发山火。他上山巡查时就不厌其烦地劝阻野外用火行为,宣传文明祭扫。令他自豪的是,经过多年宣传,如今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很多人从最初的抵触心理转变为自觉配合,现在祭扫时也主动选择用鲜花。

除了管护员,丁荣正还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平时只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因此,他对家人怀着深深的愧疚。他家的农家乐,里外全靠妻子一人操持。旅游旺季妻子常常忙得脚不沾地,不得不把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叫回来帮忙。妻子常说他是“工作狂”,他说,没有她的奉献,自己不可能在保护区安心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盘山的风景让这里的老百姓吃上旅游饭,我是一名管护员,就有责任守护好它。”这是丁荣正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8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