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英钢:从汤溪走出来的环保机械先锋者
记者 吴璇 文/摄
“这是刚整理好的《李仲先塑像与洪初吉教育专项基金设立全纪录》,里面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在玉泉湖公园旁,记者见到一大早从诸暨赶来金华的菲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舒英钢。
在我国环保行业,舒英钢的名字就是“中国创造”的代名词。位于诸暨的菲达集团是全国环保产业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唯一“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这背后,菲达环保上市公司创始董事长舒英钢的贡献功不可没。作为浙江省特级专家,他曾连任两届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环保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分会主任委员。
从“小镇做题家” 到国企“掌门人”
1958年冬,舒英钢出生于汤溪集镇西门横街一户普通人家。随后20年,舒英钢在汤溪完成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的学业。
一幢幢老房子、大街上不用淋雨的檐廊,承载着舒英钢的童年记忆。“老街上有三座牌坊,马路用石子铺设,每到吃饭时就端着碗边吃边去邻居家串门。”回忆起小时候,舒英钢颇为感慨,“以前上学走路就一两百米,时间过得真快,如今离开汤溪47年,家乡永远是我最眷恋的地方”。
回顾43年的奋斗史,舒英钢坦言,汤溪的求学和后来的下乡经历对自己影响深远,“一方面,上学期间对知识的渴望奠定我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农村插队当知青时,‘双抢’期间非常辛苦,对毅力、耐力是巨大的磨炼和提升。”1978年9月,舒英钢作为汤溪公社中央陈大队插队知青,考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现江苏大学)。1982年,他大学毕业来到诸暨机床厂。次年3月,他作为主要设计人员参与省级重大科研开发项目C9232电机端盖车床的研制。经过一年多努力,该项目最终被认定为国内同类产品中的最佳水平,舒英钢崭露头角。
1993年8月,舒英钢出任菲达集团前身——浙江电除尘器总厂党委书记、厂长。当时,进口大型电除尘器改造在国内尚属空白领域,他毅然组建菲达团队,接下宁波北仑电厂电除尘器改造项目这一“烫手山芋”。他在现场亲自指挥,与团队成员日夜奋战,仅用两个月就圆满完成任务,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此后,在舒英钢带领下,菲达团队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成功改造多国进口的大型电除尘器,使我国得以摆脱高价进口大型电除尘器的困境。在他的掌舵下,菲达集团驶向高速发展快车道,成为全国环保产业领军企业、最大的环保机械科研生产企业,也是环保产业中唯一的中国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
1999年,经诸暨市政府批准,菲达集团全部资产以2500万元转让给以舒英钢为首的经营团队。2001年,作为第一大股东的舒英钢为抢抓上市机遇,率领团队成员退出全部个人股份,恢复菲达为国有独资企业,使菲达提前3年上市,赢得最好发展时机。2002年,菲达环保上市,舒英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产值3200万元的浙江电除尘器总厂到市值41亿元的菲达集团,从普通技术员到上市国企老总,舒英钢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上,更在于他对环保理念的坚守与践行。他将环保作为菲达集团的使命,致力于减少工业污染,为守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舒英钢,这位从汤溪走出来的环保机械先锋者,用智慧、汗水和情怀在家乡与环保领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他的故事,不仅激励汤溪后辈奋勇前行,更为中国环保事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土情深
为师塑像背后的桑梓情
虽然人在诸暨,但舒英钢一直关注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2年初,为缅怀和宣传以李仲先为代表的老一辈优秀教师的精神,汤溪中学原校长申屠麟等9人向学校提议,在校园里为李仲先塑像。
受汤溪中学委托,塑像筹备工作落在舒英钢身上。“作为土生土长的汤溪人和汤中七五届校友,我觉得这是母校和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我要把这件事办好。”经过两年深思熟虑、集思广益,舒英钢联络金华市汤溪文化研究会及汤溪中学各地校友,组建筹备小组。
去年8月13日,筹备小组在汤溪中学召开首次会议,确定在第40个教师节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启动为李仲先塑像,同时向全体汤中校友和汤溪社会各界倡议,设立“洪初吉教育专项基金”,传承汤溪教育精神,资助汤溪方言区更多有志学子完成学业,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
去年9月23日,金华市慈善总会和汤溪文化研究会携手,联合设立“洪初吉教育专项基金”,募资流程更透明规范。其间,舒英钢邀请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郑靖为李仲先塑像,今年1月16日在汤溪中学校园落成揭幕。
在舒英钢推动下,塑像和募资活动得到广大校友、有识之士、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与支持,截至目前有165人参与捐款,共计募集资金超194万元。“教育基金的设立是为了解决汤溪百姓助学、助困,也是汤溪有识之士、汤中校友的善举。”舒英钢说,很高兴为家乡教育事业出力。
“每次回来都会发现老家有新变化,比如峙垅湖公园、汤溪十景等,希望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舒英钢表示,今后将继续为金华开发区发展献智出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